1.风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

2.为什么航空公司会出现亏损

3.我想购买农业银行的黄金投资1万,请问靠谱吗

风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

中国油价保底机制_中国汽油保底价

章节观点:

风险也是可以买卖的,如果想要创业做买卖风险的生意,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双风险之眼,能看透别人看不透的风险,并有一套独特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风险。商业世界有太多的风险,买卖风险,就成了促进整个商业世界良性运转的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

概念:

库存博差价(风险):总代所做的生意,其本质就是告诉品牌商,把你的库存风险卖给我,就算最后卖不出去,这个钱我照付给你,风险我来承担,但是作为交换,请你给我更大的差价空间,这种用库存博差价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在买卖库存的风险。

总代生意,本质是买卖风险,要在第一天就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比如说:全周期的库存管理,一旦销量下滑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就启动大规模的促销来对冲风险,降到另外一个什么程度的时候,就启动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叉销售,再降到什么时候,就把这批货作为礼品搭送给其他的商品。这个所谓的全周期的库存管理,其实就是一套风险管控机制。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没有这套全周期的库存管理机制之前,千万不要随便去玩用库存博差价的风险买卖。

案例:

1、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了避免受到原油市场太大的影响,到原油市场去买进期货,当油价猛涨多年,已经从25美元涨到60美元,它85%的用油仍然能够以26美元的价格可以拿到,其实它所买走的就是价格风险。万一跌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也是要蒙受损失的。

2、保险业:买卖的是概率风险(最典型的电商运费险)。代理业:买卖的是库存风险。风险投资业:买卖的是成长风险。海鲜收购商、米商、包销合同、连锁加盟、大蒜生姜炒卖、酒店包房、旅游包机、景区门票代理、房东买房出租等其本质都属于买卖库存风险。众筹是抵御风险的一种做法。老板雇佣员工、外包代维公司、股票买卖、镖师、押运、风险无处不在。

改进应用:

1、目前黄总在招商谈判的时候,都设置最低的年销售量保底,如年业绩保底60万,达不到60万,按60万保底抽点。这也是典型的风险买卖。

2、店长承包制,废除底薪制度,按照抽点的形式给员工发工资,多劳多得,也是买卖风险的一种。

3、老板雇佣员工,也是在买卖风险,优秀员工与差员工的区别。

为什么航空公司会出现亏损

今天思考航空公司的亏损问题,一来是因为航空公司的境遇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相关,二来是因为这种现象持续太久,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所以非要找出让自己踏实的缘由。 一个企业的利润简单的讲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 航空公司的收入结构以客运和货运为主,其他边缘收入也有一部分是内部消化为其他部门的成本(如广告),所以这里主要考虑客运、货运。 成本费用的范围相对比较广,飞机购买(折旧)、飞机租用、飞机维修、航油、航材、系统费用、人工、设备、办公、还有机场收取的各类费用。 先从成本费用角度看。 1. 国企的企业机制导致人员规模不可能随意减少,所以人工成本无法降低。 2. 机场起降费等各地机场收取的费用,因机场作为地主的强势,很难有议价空间。 3. 而航油、航材、飞机维修等,受到国内业界垄断的控制,不得不发生。 4. 剩下最大的一部分成本就是飞机的购买和租用,根据近期国内航空公司的购买行为,一部分是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而购置,更多的一部分则是国家“授与”,出于政治或国际经济合作的考虑,国家总是策略性的“要求”国内航空公司埋单,不考虑市场情况的好与坏,不考虑国内软硬件环境是否允许接收如此大规模的机队,都是照单全收。这方面三大航最是深受其苦。 航空公司不得不将这些庞然大物纳入经营管理的范围,就要调整与其相关的,航材、机队、市场销售,等等,牵一线而动全身。无奈啊。 飞机买回来,那就要飞,但市场不能满足运力需求,造成运力过剩,如每个航班的收入无法达到边际成本,必亏无疑。 垄断企业(供应商)+策略(管理者),使得航空公司成本无法控制,居高不下。 再看看航空公司如何增收。 航空公司的营销部门想方设法抓住分销商,提升营销品牌,服务部门想方设法提升旅客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这理应是正确的经营方向。 但是,外在环境有着很强的约束能力。 根据传统的企业营销4P的概念,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但现况是约束航空公司定价,上要封顶,下要保底,给一个弹性系数很小的价格空间,使得航空公司在产品和价格上,不能完全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灵活机动的制订,不得已只好在政策的阴影下作些小动作,偷偷摸摸搞些低价,一方面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可以打打价格战。 说到价格战,在中国倒也不希罕,家电行业不就战斗了许久吗?一旦各航空公司看到价格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就不约而同的站到谈判桌前,共同维护团体利益,将产品价格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营利水平。此时,“反对行业垄断”的呼声却又叫响。航空公司被置于两难境地。苦不堪言。 如各航空公司能够“真心”团结垄断,排除外界非议,那倒也不必担心亏损,但合作的时候总有不同的声音冒出来,赚少的指责赚多,赚多的又骂其他人不守规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国家全盘控制的“有序”的经营环境下,航空公司进行着无序的竞争。 航空公司一方面锲而不舍的在价格上做文章,还在对渠道的控制和管理上进行殊死搏斗。因为分销商有生意就坐,在几家航空公司之间周旋,未必很听航空公司的话,航空公司就像大人教育小孩一样,给点颜色看看,在国内本应是航空公司衣食父母的渠道成为了被人左右的风向标。 如果有些航空公司分销不力,就大规模的作直销,这一点,多少可以解决渠道的问题。 4P里面,最重要的价格因素在和竞争者的影响下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也是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不和谐的结果。 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造成一种后果――航空公司每每经营情况不理想,第一时间就想知道别的公司是如何如何的?分销商是不是怎样怎样了?是不是有什么对自己不公平的外界因素?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 民航,因为发展的不成熟,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保护,以防受到国际企业的冲击,此举或许有益。但同时,又给出很多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打击了航空公司的发展。虽然民航总局和航空公司已经名义上政企分家,几大航空公司已经归属国资委旗下,但哪一个重大决策或是经营改革不需总局过问? 航空公司就像是家庭里面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始终长不大,始终要在监护人的监督和培养下成长。孩子大了,吃什么要家长管,干什么要家长管,要不要和别的孩子吵架也要家长决定,这样的孩子怎么经得起国外的竞争刺激?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连买冬天是该穿厚衣服还是薄衣幅都没了主意,在要打架抢夺女朋友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出什么招,还要请教对手,生存能力不断下降。 一位领导曾经讲过“我们的航空公司不能死,不应该死,更不会死”,可能我们的航空公司真的永远都将在内部的温床里面残喘,没有必要未其死活担心,但这样活着有意思么? 企业亏损有外因有内因,按照正常逻辑是内因决定外因,但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不解决外因问题,就无法正确的认识和解决内因。该松手的时候还是松开吧。

我想购买农业银行的黄金投资1万,请问靠谱吗

靠谱。但风险较大,目前应以长线投资的目的来操作。原因是各国现均加快印钞速度,未来两三年内全球范围的通涨是可以预期的,黄金做为规避的手段之一,未来升值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现行的牙买加货币体系面临崩溃,故未来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或金本位,这种是正向有利因素;二是创新一种新的货币体系如统一世界货币等,这是负面不利因素。所以,只要输得起,搞一下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