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现代夯实绿色出行新理念

2.冬奥会赞助商有哪些?

3.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北京现代夯实绿色出行新理念

冬奥会体会石油价值_冬奥会中国石油

2022年2月4日,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这场在“碳中和”时代背景下举办的首届冬奥会,以科技冬奥、绿色冬奥的理念吸引着全球亿万观众。本届冬奥会中,不仅能看到世界各国顶级奥运健儿在冰雪赛场带来的精彩演绎,更能够时时刻刻体验到绿色、科技、环保理念下众多“黑科技”所带来的全新感官体验,如场馆环保制冰技术、单板U型池旁的防风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无处不体现出冬奥绿色低碳的环保元素。

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也早已经被人们提上日程,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在汽车行业内,有一家车企始终秉持着绿色出行的理念,这就是北京现代。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十分看重绿色出行,早已成为率先实现HEV、PHEV、EV的全方位覆盖的合资车企之一,其通过推出一系列新能源车型,身体力行地支持低碳环保事业。不仅如此,北京现代还对内燃机技术进行重大升级,通过推出CVVD技术,让燃油车也能实现更加绿色、低碳、节能的目的。

近年来,在绿色出行理念的引导下,北京现代针对自身产品线,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目前在售的车型中,菲斯塔、昂希诺、名图、途胜等车型都相继为消费者提供了纯电动版本,全面彰显出北京现代旗下产品高品质的特点。此外,鉴于纯电驱动而具备的零排放、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北京现代也将持续在纯电领域发力深耕,创新发展也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纯电车型的发展是大趋势,但由于充电条件的局限性,还存在一些消费者无法享受到纯电车型的便捷性。为此,北京现代在混合动力方面也拿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北京现代的产品线中既有领动PHEV、索纳塔PHEV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也有途胜L HEV这样的油电混动车型,多种动力选择供应,全面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用车需求。

除聚力发展新能源产品外,北京现代也没有放弃对内燃机技术的探索,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的推出,全面提升了内燃机的热效率、动力性能和环保能力。综合来看,北京现代在产品领域内的决策和举动,能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实用、经济、环保、可靠的产品,助力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出行体验。而从战略意义上而言,北京现代无疑站在了驱动技术的领先位置,不论哪种能源形式,北京现代都能拿出一套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到面面俱到,也确保了自己在多元化发展领域内的万无一失。

显然,北京现代非常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丰富需求,除了在纯电动、混动、插混的新能源领域发力外,还考虑到了更长远的问题。在未来,什么样的技术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什么样的技术能为中国带来更加绿色、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

答案或许是氢能源,北京现代总能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为用户提供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感”,而这种极具前瞻性的发展方式背后,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做背书。作为北京现代的“母舰”,作为全球领先的氢能源车企,现代汽车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国市场“双碳”事业自然也是现代集团的心头之重。为此,现代集团积极迎合中国新能源多解决方案的发展路径,在华实施“电+氢”双线战略,并将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与销售基地落户中国广州,同时也会以此为契机,持续为北京现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反哺”,从而构建出集团与企业间的技术融通,达到绿色发展的平衡。

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北京现代为广大的传统车企开了好头,北京现代的所思所为,也为其它车企树立了榜样。通过自身产品的内在改进,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和石油消耗量,不仅助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更让能源结构更加安全可控,北京现代的思路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随着绿色出行的持续发展,北京现代还将会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绿色节能车型,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中国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中,在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持续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双目标。此次,恰逢绿色冬奥的举办,在低碳发展的时代洪流中,<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bjqc/" title="北京

冬奥会赞助商有哪些?

冬奥会赞助商有: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11家

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伊利集团、安踏公司、中国联通、首钢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人保、中国三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11家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金龙鱼、顺鑫农业、文投控股、北奥集团、恒源祥、奇安信、猿辅导、百胜中国、盼盼食品。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

英孚教育、科大讯飞、中国邮政、华扬联众、士力架、空港宏远、三棵树、东道、良业、BOSS直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供应商共13家

普华永道、随锐集团、金山办公、一石科技、歌华有线、河北广电、丰原生物、麒盛科技、天坛家具、石家庄印钞、舒华体育、诺贝尔瓷砖、东鹏瓷砖。

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

文 智造前研

1934 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上决定,恢复部分古代奥运会旧制。规定运动会期间,从开幕日期至闭幕式止,在主体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

自此之后,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延续至今已经经过了 39 届。而在这 39 届奥运会中,奥运火炬从设计、材质以及燃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见微知著,奥运火炬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变革。

柏林奥林匹克 体育 场的主火炬呈三脚架形状,灵感来自古希腊的图案,大约有 2.20 米高。柏林奥运圣火传递为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圣火传递,媒体、电台和拍摄奥运会官方**的团队都对此进行了记录和报道。

在第一次奥运火炬传递之前,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 1932 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都有标志性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然而,点燃主火炬的火种并非集自奥林匹亚,也没有通过传递的方式被运送到开幕式现场。

使用火炬传递圣火的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受到古代方法启发组委会最初的想法是将圣火保存在树茎上,这种树茎取自地中海的一种树,这种树以燃烧缓慢而闻名。但是,从实际出发,最终用了火炬传递的方式。由于市场上没有符合要求的火炬,组委会决定制作特定火炬。

(图为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火炬,银色钢制材质,整个火炬 70 厘米,其中支架 28 厘米,燃料用镁管、易燃膏。燃烧时间至少为 10 分钟)

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896 至 1932 年的酝酿萌芽期、1936 至 1980 年的仪式形成期和 年至今的创新发展期。经过 80 余年的发展完善,火炬传递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仪式。智造前研对过去的 39 届奥运会的火炬细节做了详细的统计。

奥运火炬的传递需路经各种自然环境,冬奥会火炬尤其要注意应对冬季地温、多风、多雨雪的气候条件。历届奥运火炬设计都必须通过极为严苛的环境技术测试,在风雨交加、大雪纷飞的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均需保证火炬熊熊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且需要考虑手持奔跑的传递姿态下,确保火炬火焰燃烧时火炬手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也需针对性的做出技术调整和突破,以使用极端传递环境的严苛挑战。而燃料作为火炬燃烧的核心成分,一直是火炬设计者精心考虑的重要方面,除了受到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节能、环保、燃烧安全及火焰颜色等均是影响火炬燃料选择的因素。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奥运会火炬主要是以金属镁作为燃料。镁的熔点为 65.1 摄氏度。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但镁十分活泼,同时由于成本较高,燃烧颜色不够美观,后不再用。

天然树脂松香也曾短暂的出现在奥运会火炬燃料中,但是树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而且有刺鼻的气味。燃烧中途易熄灭,火焰的焰色也并不美观,因此天然树脂松香也只是昙花一现。

液化石油气出现在了 1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超标后遇明火即爆炸。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对附近的观众的身体 健康 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低的危害和污染,之后也淡出了奥运会的火炬之中。

火药、汽油、酒精和特制橄榄油等等也在奥运会的 历史 上短暂的留下了一笔,1996 年亚特兰大夏奥会首次以丙烯作为燃料,丙烯燃烧虽然可以产生清晰显目的火焰,但却会产生污染严重的黑烟。2000 年悉尼夏奥会火炬了用更为环保的混合燃气,丙烷和丁烷以 35:65 的比例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无烟尘且清晰明亮。

此外,丁烷丙烷混合燃料沸点低,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的特点大大减轻了燃料罐的重量,且更为经济。在此之后举办的 2004 年雅典夏奥会、2006 年多哈亚运会等,均用了相似的燃料方案。

近代奥运会的火炬燃料通常用的是丙烷,价格低廉且温度范围比较宽,常温加压后更易液化,便于贮存在火炬中。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同时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这也使得丙烷成为了众多奥运会火炬燃料的首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燃料都用了氢气,但两者之间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当时日本借助东京奥运势头,大力发展氢能。不仅有丰田车企提供的氢能大巴、作为运动员往返场馆与奥运村之间的工具,同时日本还专门在奥运村附近建设了加氢站。但氢能利用涉及“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多个环节,对氢能综合利用水平要求很高。最终由于受到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小,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仍有技术瓶颈,同时成本层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控制不力等因素影响,最终奥运氢能源秀只能搁浅。

而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却顺利实现了氢能利用的多个场景,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建设,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试制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作为赛事场馆应急电源备用,配置输出功率为 400kW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无时差供电切换。北京冬奥会将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投入 789 辆氢燃料大巴车服务赛事,赛后将转换为城市公交。氢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北京将是第一个先后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是向中国首都的奥运遗产致敬,设计上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造型相似,看起来像一个大卷轴。)

目前京张尤其是张家口已形成产业链齐全,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台创新用绿氢作为燃料,点亮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氢气被认为是最为清洁环保的燃料,其燃烧产物只产生能量和水,是完全的零排放燃料。而根据氢气制备的来源,以煤炭为原料制取的氢气被称作“灰氢”,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氢气被称为“蓝氢”,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最为环保绿色的氢气。

百年奥运火炬的变迁是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的缩影,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 汽车 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