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甘肃天水有什么特色小吃?

2.“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

3.人民币大家都很喜欢,在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下,压着上千万的人民币,为何从没人敢拿走一分钱?

4.甘肃天水街亭古镇,是三国时期的那个街亭吗?

5.麦积山在哪里哪个省

甘肃今日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_甘肃天水今天金价

八个。

天水世家有八个姓分别是赵、秦、严、姜、皮、桂、强、庄上官。

天水世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的天水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天水地区有一位姓刘名仲子的官员,他的后代世代传承,在天水地区建立了深厚的家族基础,成为了天水世家的创始人。

在甘肃天水有什么特色小吃?

中文名称:天水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秦安县,清水县,甘谷县政府驻地:秦州区民主西楼34号电话区号:0938邮政区码:741000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面积:14992平方公里人口:350万(2004年底)著名景点: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伏羲庙机场: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是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 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 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11月15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3年10月23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人民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23个人民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原属天水地区的西和、礼县、徽县、两当4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新设秦城、北道2区。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5月30日,武山县远鸳鸯乡改为鸳鸯镇。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区甘泉乡改为甘泉镇。 至2002年底,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 。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 历史文化 在天水,飞翠流玉的马跑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如汤、去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天水居民皮肤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 天水自汉代设立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天水全景天水别称秦州。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p>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 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杜甫在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水还有一古称,叫"成纪"。成纪之名,始地西汉,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成纪得名与传说中的伏羲氏有关。称天水为"龙城",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人总喜欢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 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渭河风光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5℃。最热天气是7月份,最高温度为33.4℃;最冷天气是1月份。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天水平均气温(摄氏)一览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温度 -0.6 0.2 6.3 11.7 17.7 21.1 23.3 21.7 16.3 11.3 3.9 -1.8 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15℃ 天水苹果销量占全国第2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 有 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国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国就去大地湾 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出土的炭化稷标本,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时间早了1000多年。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最高的房屋建筑。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 其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 水利资源 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牛头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流程较短,水量丰沛。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

常住人口多达2500万的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也拥有了不少有特色的物产,造就了甘肃独特的饮食文化,像这里的兰州牛肉面、浆水面、酿皮子、糊锅等等味道都不错,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的一个特色小吃,叫做呱呱。

呱呱是天水人一年四季都爱的小吃,在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高档饭店也有路边小摊更多,口感鲜美让人百吃不腻,好吃的呱呱红油油的很诱人,是典型的重口味小吃,非常辣,外地游客第一次尝试,一定会被辣得冒汗,但是当地人却天天吃,而且还作为早点来吃。

呱呱的做法很简单,上好的荞麦粉加水小火煮,等到形成色泽黄亮的呱呱后,就可以捞出来食用。但是呱呱的吃法很特别,不用刀切只用手抓,把它捏碎,再配上辣子油和其他调料,第一次看大家会觉得不太卫生,不敢吃,但是吃过之后就知道味道好,让人回味无穷。

当然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做呱呱虽然依然是手捏,但是会戴上手套,保证干净卫生又能保证味道好。相传呱呱是西汉末年就开始流行的宫廷御食,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天水有很多好吃的呱呱,这家店就是其中一家,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卖出1200碗,生意好到让人羡慕。

他们家只卖上午,从六点半到十一点半,想吃的话一定要趁早,因为从开门到结束营业门口的队伍一直没有缩减,大家都排到了马路边上,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当地人。这家店环境还不错,古香古色的风格看着就很有底蕴,但是店面不大,能堂食的地方不多,多数客人都是打包带走。

这个呱呱5元一碗价格不算贵,像荞麦做的面疙瘩,吃起来有点像泡软的馒头加热后再捏在一起的口感,口味见仁见智,油辣子和芝麻酱的味道很浓郁,总体来说口感香滑还有嚼劲,味道香浓入味,这种传统的小吃带着浓烈的地方特色,如果想要感受当地的市井文化,那么一定来试一试,配一个黄馍加一碗杏仁茶,满满的仪式感让人觉得很舒服。

呱呱有热呱呱和凉呱呱,冬天的时候生意特别好,辣子油淋上去,热乎乎的呱呱吃到嘴里,暖胃暖心,简直太幸福了,一天要卖两百斤的荞麦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试一试哦!

人民币大家都很喜欢,在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下,压着上千万的人民币,为何从没人敢拿走一分钱?

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立国或长或短,国势或强或弱,所以国都也有多寡之分,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秦:周厉王十四年(前844年),原为周王室养马的秦非子曾孙秦仲,继承赢秦首领之位。周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授封大夫,获得天子赐下的车马、礼器、家臣资格,正式进入封臣行列。这个时候的赢秦聚集地,被称为?秦邑?,大致位置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寨,还不能被称为城市。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作战中阵亡,子秦庄公继续奉天子诏命率军讨伐西戎,大破之。周宣王策命秦庄公为?西陲大夫?,而?西垂?(大致在今天的甘肃东南,具体地址不详),就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都城意义的聚居地。

周幽王六年(前776年),新继位的秦襄公将赢秦都邑自西垂迁往汧邑(在今天的陕西陇县),更加接近关中;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死于骊山。秦襄公与各诸侯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

为了酬谢秦襄公护卫功劳,周平王将岐山以西原属于周王室的土地,皆转封秦,册立秦襄公为秦伯,至此,秦正式立国,并将国都移往平阳(今陕西眉县西北)。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自平阳迁往雍城(今陕西凤翔),这前几次迁都,标志着秦国自西戎蛮荒之地,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原周室故土。秦也从一个西方小部落,开始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春秋诸侯国,为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秦灵公六年(前419年),秦国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秦国开始大步向东发展。但是秦的宗庙留在雍城,重要的大典也在雍城举行,这里依旧是秦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相当于秦国陪都。

秦献公二年(前383年),秦国再次迁都,这一次直接将国都建在离黄河不远的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直面战国中期天下最强的魏国。秦迁都栎阳的目的是集中国力,全力开展与魏国争夺河西的战争。而河西之战,也如秦所愿,最终以魏败秦胜告终,秦国彻底夺取河西。

秦孝公二年(前360年),秦孝公在栎阳采用商鞅之策,开始变法,秦国因此强大,逐步拥有了压倒山东六国的军事优势,信心大增,不需要再将国都建立在最前沿。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迁都,建都于后世赫赫有名的关中周室丰镐旧地、渭水之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与西安西北之间)。

在这里,虎狼秦军无数次出征,大破山东六国,威震天下,最终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混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而咸阳也在秦军的征途中,扬名四海。

齐: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武王封功臣尚父、太公吕望(姜尚)为齐侯,封地东夷故地,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国立国都于营丘近二百年。

齐胡公二年(前866年),齐胡公迁都薄姑(临淄以北五十公里、桓台一带),但是七年后,因为怨恨胡公迁都,齐人拥立其异母弟公子山(齐献公),杀胡公,而将国都迁回营丘。齐献公因营丘临近淄水,所以改营丘为临淄,这也是日后延续近七百年的齐国国都。

姜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太公十四年(前404年),已经掌握齐国实际权力上百年的田氏家族,在首领太公田和操控下,以?嗜酒、无道、怠政?的名义,放逐姜齐康公于海上,仅给予一城作为食邑。田和在齐国自立为主,建立有别于姜齐的田氏齐国,依旧以临淄为国都。

田齐威王在位时,临淄城有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是战国时期天下第一大城,远超秦咸阳、魏大梁、楚郢都,韩新郑、燕蓟城、赵邯郸,就连周王室的洛邑,也远远不及。

齐湣王十七年(前284年),燕国伐齐,破临淄,下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被杀,齐国自此一蹶不振。虽然五年后田单击败燕军恢复疆域,但是齐国元气大伤,不复当年强盛,临淄也因此衰败,失去了往昔的风采。

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军在消灭其余五国后,转道攻齐,已经五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齐国不战而降,齐国最终也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

秦灭齐后,以齐地置齐郡、琅琊郡,而旧齐都临淄则成为齐郡郡治,延续二千余年,今天则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楚:周文王壮大周室、周武王灭商(前1046年)前后,江淮芈姓季连部落酋长鬻熊率全族投靠周人,为周室附庸。周成王元年(1042年),鬻熊后裔熊绎被周室策命为子爵,称?楚子?,这是楚国立国的开始。

熊绎立国后,建都邑丹阳,这个地方,现在基本上被确认为河南淅川,这是楚国第一个都城。楚武王三十六年(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僭越自立为王,这是春秋战国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

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文王熊赀把国都迁离建都四百年的丹阳,南迁于?郢?,即今天的湖北荆州纪南城。在这里,楚国大肆攻伐汉江诸姬,扩大疆土,并对抗北方强敌晋国。楚国于此建都近二百年,演绎了?晋楚争霸?的壮丽风云。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国国王阖闾亲率三万大军,逆淮河而上,讨伐楚国。在柏举,吴军击溃楚军,然后五战五胜,于冬十一月攻克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吴军在郢都大肆劫掠,破坏楚国宗庙宫室,三百年楚国国都几乎被荡平。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在秦国协助下,楚军击退吴军,恢复疆域。因郢都残破,一时无法立足,于是楚昭王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称?鄀郢?。

楚国都鄀郢约六十余年,至楚惠王中期(前450年左右),楚惠王又曾居住于鄢(也在宜城,距鄀郢不远),号?鄢郢?。楚惠王晚年(约前435-433年左右),楚国国力增强,于是在郢都旧地以南重建都城,称?南郢?,此后九代楚王均居于新郢(南郢)。

楚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军在白起率领下,东伐楚国,大破楚军,并攻克新郢,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为躲避秦军兵锋,逃奔陈(今河南淮阳),把国都迁至此,改名?陈郢?,继续对抗秦军。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楚国迁都巨阳(今安徽阜阳),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再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两次迁都,都是为了防备秦军攻击,避免楚国再次被攻克国都。

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避无可避的楚国,在秦军老将王翦带领的六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进攻下,终于覆灭于寿春。虽然楚军大将项燕扶立昌平君熊启为楚王,抵抗秦军,但是很快被秦军击败,项燕及昌平君战死,八百年的楚国走到了尽头,而寿春,也成为最后的楚国王都。

燕: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灭商。此后周武王封王弟姬奭于燕地,建立燕国,姬奭号?召公?,即燕国第一代国君燕召公。召公没有前往燕国就封,而是派长子克去封地管理,自己在周王室国都镐京担任王室卿士,辅佐周天子处理国政。

燕侯克抵达燕国后,建都于燕城(今北京房山区),这是燕国第一个都城,燕国在此立国近四百年。燕桓侯在位期间(前697-691年),燕国曾向北发展,灭蓟国,迁都于此,称?蓟城?。但是北方山戎多次南下侵扰燕国,为了躲避山戎,燕国被迫自蓟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放弃刚刚建立的新都。

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大举南下侵燕,燕国不敌。齐国国君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召集诸侯联军救燕,击败山戎,保全燕国。山戎被击败后,燕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将国都从临易迁回蓟城。

燕昭王二年(前311年),平定了子之叛乱的燕昭王在易地(今河北易县)建立新都,称?下都?,以原都城蓟城为上都。

燕昭王于此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雄,苏秦、乐毅都在这里被燕昭王收为己用,为燕国强势崛起奠定基础。燕国也一举跃居为战国七雄之一,东边拓地千里,直抵辽东,并南下攻齐,几乎灭掉齐国。

燕惠王元年(前279年),燕军被田单带领的齐军击败,大溃而回,燕国不复强盛,逐渐衰败。燕王喜五年(前250年),燕国趁火打劫,在长平之战十年后,出兵六十万偷袭元气大伤的赵国,却被赵将李牧带领哀兵之势的赵军打得抱头鼠窜,惨败而回,再一次刷新七雄的底线。

此后燕一直与赵缠斗不止,燕胜少败多,而赵也损耗极大,双方两败俱伤。

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在秦为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此后策划刺杀秦王的计划,以此抗拒即将到来的秦军攻击。

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太子丹遣荆轲以诈降名义入秦,当面刺杀秦王政,但是行动失败,并因此导致秦王大怒,出兵攻燕。

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军攻破燕下都易城、上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奔辽东,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苟延残喘,襄平也因此成为燕国新都城。

同年,秦将李信率兵越衍水,追击燕国残余势力,大败燕太子丹,基本消灭燕军主力。燕王喜无奈,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未置可否。但是由于秦即将发起对魏、楚的作战,所以实际上停止攻燕,燕国暂时在辽东偷生。

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国已经攻灭魏、楚,可以腾出手来北上。于是秦以王贲领军,直扑辽东攻燕。燕国有生力量基本上在衍水之战中已被消灭,所以根本不能抵抗来势汹汹的秦国大军,王贲轻而易举消灭燕国残军,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置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蓟城为渔阳郡治,襄平为辽东郡治。

赵:赵国起源于晋国大夫赵氏,兴起于晋文公元年(前635年),赵衰辅佐晋文公,建立晋国霸业。此后赵氏历经数代人的发展,最终得以与魏、韩两家消灭智氏,掌握晋国大权。名为晋卿,实际上已经是独立政权。

赵氏原本的都邑是家族起家封地晋阳(今山西太原)。赵襄子五十一年(前425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死前没有传位自己的儿子,而是把赵氏首领之位传给兄长伯鲁的儿子赵浣。但是赵无恤和伯鲁的弟弟赵嘉驱逐侄子赵浣,自立为主。

一年后,赵嘉去世,赵浣被赵氏族人迎回晋阳,成为赵氏新主。为了消除赵嘉残余势力的影响,赵浣将都邑自晋阳迁往中牟(今河南鹤壁)。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分晋,各自独立建国。赵烈侯去世后,因为儿子赵章年级小,所以烈侯的弟弟被拥立为赵侯,称赵武公。武公去世后,历史重演:赵烈侯的儿子赵章继位,武公的儿子不服作乱。赵章击败叛乱后,也是为了消除叛乱影响,于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史称?敬侯迁都?。

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赵国为了抵御魏国的攻伐,所以立信都(今河北邢台)为别都。信都曾在赵魏大战邯郸沦陷的情况下,作为赵国都城,对抗魏国。赵军以信都为基地,坚持三年作战,最终击败魏军,收付邯郸。

在邯郸,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迅速壮大,成为战国中晚期唯一能够抗衡秦军的力量,多次击败秦军。但是在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长平一战中,秦军大破赵军,赵军被坑杀四十六万。赵国自此中衰,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在勉力支撑了三十年后,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赵王迁,赵国亡。秦以赵地置邯郸郡,郡治就是邯郸城。

魏:魏国也是原晋国卿士后裔,先祖毕万,是晋献公大夫,因军功受封于魏地(今山西芮城),魏氏由此得姓。毕万孙魏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忠诚无二,在文公继位后,也是功劳赫赫,为晋国出生入死。晋文公以魏犨继承魏氏爵位封地,封大夫,治理魏地。魏邑(芮城),就是魏氏最初的首邑。

魏桓子末年(前453年),已经是晋国实际执掌家族之一的魏氏,联合赵、韩两家,灭智氏,平分晋国权力疆土,魏氏因此基本可算独立建国。

魏文侯元年(前403年),魏与赵、韩受周威烈王策命,正式列为诸侯,魏国立国。魏文侯于是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在此改革变法、兴修水利、奖励耕战,成为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武侯五年(前391年),魏联合赵、韩,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与楚国作战,三家击败楚军,夺取河南之地。战后划分胜利果实,其中魏国占领大梁。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原争霸,魏国把国都自安邑迁往大梁,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率先在六国中(楚国除外)称王,大梁为王都。但是此时的魏国已?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国势大衰,再也不复文侯、武侯时的强盛局面。

此后百年,秦国崛起,作为过气强国的魏,面对秦、赵、齐等国的攻击,不能战而胜之,疆土日蹙。只是因为诸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时战时和,魏才得以延续。又因魏国军事奇才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幼子、魏安釐王弟)的存在,两次击败秦军,挽救魏、赵于危急,所以魏国尚能勉强自保。

魏安釐王三十四年(前243年),信陵君去世,魏国再无可以抵抗秦军之人,面对虎狼秦军束手无策。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军伐魏,水淹大梁,破城而入,杀魏王假,魏国灭亡。

魏旧都大梁因被大水灌城,一片泽国,不宜为要城,所以只被改为大梁县,属砀郡。

韩:韩氏先祖为晋公室,为曲沃桓叔幼子韩万。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7年),桓叔孙曲沃武公以小宗并大宗,消灭翼城晋国嫡宗,代为晋新公室。而韩万因为协助侄子曲沃武公克翼有功,被封于韩地,韩氏因地而得姓。

韩氏起先在晋国地位较低,没有出任卿士,甚至只能依附赵氏生存。在韩献子韩厥时期,因为主持公道,为几乎被灭门的赵氏说话,获得?忠贞刚直?的评价,并在以后坚决扶持仅存的赵氏孤儿?赵武继承赵氏,所以韩、赵两家一直亲密无间,结成牢固同盟,并在之后的晋国政治斗争中共同进退,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卿族之一。

韩康子在位时(前453年),韩氏联合赵、魏,击败智氏,三分晋国军政大权,实际上独立建国,此时韩氏都邑为平阳(今山西临汾),韩武子元年(前424年),韩氏迁都邑到宜阳(今河南宜阳)。

韩景侯五年(前403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受周天子策命,列为诸侯。而之前的五年,即韩景侯元年(前408年),韩氏已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国建国前后,在战国诸强中实力较弱,所以急需扩大疆土,发展国力。于是自韩武子二年(前423年),韩氏(国)就将目光盯在了中原弱国---郑国的身上,展开持续数十年的灭郑进程。

自韩武子二年,至韩哀侯二年,韩、郑交战近五十年,互有胜败。韩国国力终究强于郑国,又有赵国为后盾,历经五代韩侯不懈努力,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军破郑,最终实现灭郑的夙愿。

韩哀侯灭郑后,立即将国都自阳翟迁往原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此后一百四十五年间,新郑一直都是韩国国都。韩国也在此效法秦、齐、魏、赵等国,任用申不害,举行变法,加强集权、整顿兵备,韩国在变法的二十余年间国力强盛,各国不敢轻易侵韩。

但是韩国体量太小,又位于中原腹地,发展空间实在太小,所以最终还是成为诸强国的争霸要挟对象,和缓冲之地。韩桓惠王七年(前265年),秦攻韩,意欲夺取韩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降秦,而是以上党十七城献于赵国。这引起秦国怒火,发兵攻赵,赵国也倾全国之兵迎战秦军,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胜赵败,赵国丧师四十余万,国力崩溃,再也无力抵挡秦军。而韩国也因此深陷诸国争霸的漩涡,并左支右绌,不能自拔。

韩王安九年(前230年),秦王政开始统一天下的军事征程,而最弱的韩国,就成为第一个倒霉的国家。当年,秦将内史腾奉命率军伐韩,大军东出呼啸而来,山东诸国均不能救援,而韩国也疲弱日久,不能反抗秦军进攻,韩都新郑被攻破,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灭韩后,秦以韩国故地置颍川郡,郡治旧韩都阳翟,而韩都新郑则被降为郑县,隶属颍川郡。

甘肃天水街亭古镇,是三国时期的那个街亭吗?

在中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山大川,更不用说一些小地方的小山了。这些山为大家提供了游乐玩耍的好去处,还可以在山上种植果树放养家禽家畜之类的。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座山,它很奇特,下面虽然没有压着孙悟空,但是压着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喜欢。

在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下,压着上千万的人民币,面值林林总总,还能看到很多现在不怎么通行的人民币,但是这些现金,却从未有过人敢拿走一分钱。假如不是亲眼所见是,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麦积山的大名,知道的人并不多,这里也并非什么天然储蓄罐,为什么会有人在这里放钱,而且从来没有人拿走?

其实也不难,因为游客们把这座麦积山当作了可以许愿祈福的地方,所以也就不足为奇,麦积山和许愿池的作用简直一样。只不过这些钱不是被随便放在麦积山的石窟中,而是被游客特意用小木棍给支撑起来。其中的金额有一元钱到十元钱不等,因为数量巨多,所以说有上千万并不夸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都没有人敢拿藏在这里的现金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有的人难以理解,但是在那里放纸币的人他们都是很虔诚的,为了希望他们心目中的神灵保佑他们。而其他游客自然也是带着信仰和信念才来到这个有很多佛像的麦积山进行参观游览。

所以这些人本身自然不会去动这些钱,不然他们也怕愿望不会灵验,还有一点,就是这也是当地的旅游特色之一,假如钱都被偷走了,自然不会再有人来放钱许愿甚至参观,所以景区自己也会专门对这些钱进行保护和监控。

麦积山在哪里哪个省

开宗明义,我要给出否定的回答。

作为三国时重镇之一,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作用,是蜀魏必争之地,也是有争议的历史地名。街亭究竟在何处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或认为街亭就是街泉亭故城,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处;或说街亭在三国时的西县境内,即今甘肃天水市的街亭镇;甚至还有人说街亭是隋代汉川郡西县境的街亭山,在今陕西勉县境内。

在以上三种说法中,根据今人的研究成果,最后一种是完全错误的。说街亭在今天甘肃天水街亭古镇的,可见于陈可畏先生的《街亭考》,但这个说法是很可疑的。

根据陈先生的考据,街亭在今甘肃天水市的街亭镇,而且该地以东的渭水南部有一条通往关中的古道。张邰率领的援军就是由此道西达街亭的,马谡的军队也是想由此道循南山东进,强占陇山,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的,这就是所谓的“陈仓—陇山—上邽大道”。

如果说,在今街亭镇以东的渭水南部地区,确实有一条通往关中地区的古道,那么《街亭考》的上述说法显然是有道理的。而问题正在于今街亭镇以东的渭水南部地区并没有这么一条古道,这就是我怀疑《街亭考》的关键点。

古今道路的分布,必然要受地形的影响和制约,在没有现代化生产条件的古代社会,尤其是这样的。街亭镇以东、渭水南部的今天水县北部,是秦岭北部的黄土梁赤沟壑区。这里多被厚层黄土覆盖,地表起伏,沟壑纵横,海拔在1100米至2000米之间。

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而这一带发源于秦岭北坡的大小河流,由南向北流入渭水,冲刷成一道道深谷。这些高山深谷严重地阻碍了当地东西的交通。不要说远在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是今天由街亭镇沿渭水南部往东,也没有一条通往关中的公路。现在沿渭水河谷修建的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也是一条翻山越谷的险道。而且每逢雨季,山石坍塌,铁路运输不得不因此而中断。今天尚且如此,古代这里更是无法通行的。

至于街亭镇东南的天水县南部地区,正是北秦岭山区。这一带山势陡峻,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以上。天水县东部山地为小陇山林区,今天这里的人口密度也比较小。古代这里是森林区,没有城邑,也没有东到关中的道路。

现在山天水县东的东泉通往该县东南的利桥的公路,也是由利桥往南,绕道经由甘肃两当、陕西凤县两县境,而后又大致沿宝成铁路线通往关中地区的。这条公路也没有从天水县东部直接通往宝鸡市。之所以如此,就是受到山川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这也说明,街亭镇以东的渭水南部地区,在古代并不存在一条直接东达关中的道路。

上述论证说明,《街亭考》中所说的由街亭镇往东、沿渭水或秦岭的“陈仑——陇山——上邽大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张邰的西援大军也就不是经由此道到达天水一带的,同样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也不会由此道循南山东进去强占陇山,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的。这样一来,《街亭考》所说的街亭即街亭镇,也就失去了它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因为街亭镇并不在张部西援军必经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张邰与马谡的部队也就未必在此相遇,这两支军队也就不会因之而进行激战了。即使两军相遇,发生激战,那么街亭一役的失利,也决不会产生导致诸葛亮初出祁山全局失败的严重后果的。

而且,所谓的“陈仑—陇山—上邽大道”,不仅在山川地形上来看是行不通的,在古代文献中也是没有根据的。很多历史记载证明,沟通关中和陇右一带的古道,并不是经由渭水以南的天水县境的秦岭的,而是翻越渭水以北的陇山和六盘山南段。而且这条连接今关中和天水地区一带、逾越陇山的道路,远在春秋初年已经成为秦人往来的通道了。

可见,《街亭考》是甘肃天水街亭镇的说法是可疑的。

要确定街亭的具体位置,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即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张邰的西援大军到底经由何地到达陇右的呢?根据《三国志·张既传》中记载,张邰的军队是由关中经陇山前往陇右的。

从魏国陇西太守游楚的分析来看,蜀军若能切断魏军西援的通道陇山,那么一月之中,陇西吏人不攻自降。由于蜀军未能断绝陇山通道,结果使魏国诸军上陇,诸葛亮失败而走。

由此可见,当时陇山道对于魏、蜀两方都是势所必争的要害之地。争战的双方对此都是深明利害的,对于足智多谋、精通兵法的诸葛亮来说,尤其是如此。既然魏军是经由陇山到达陇右的,那么诸葛亮命马谡向渭水以北的陇山地区进军,就成为势所必然的军事行动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才能瓮中捉鳖,攻占陇右诸郡。

如此说可以成立,那么张邰与马谡两军激烈争战的街亭也就只能在陇山地区的某地,而不会在《街亭考》所说的渭水以南的地方,这就排除了街亭在甘肃天水街亭镇的可能性。

已如上述,诸葛亮初出祁山时,魏国的西援军是由陇山进入陇右的。但古代的陇山有几条通道,魏国的援军究竟是由哪一条通道到达陇右的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诸葛亮再出祁山时魏国援军的动向中找到一些线索。

《三国志·张邰传》中说: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都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邰追至木门,与亮兵交战……”

这说明诸葛亮再出祁山时,司马懿、张邰等的援军,由长安到今陕西千阳,而后“二日兼行”,到了陇右的汉阳,而且该军还行经略阳(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如果渭水以南真的有一条“陈仓—陇山—上邽大道”,那么司马懿、张邰就理应先进军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然后循南山西进,直达上邽。

可是为什么司马懿和张邰要往渭水以北、地处千水河谷偷偷进军呢?而且张邰还往远离渭水的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进军,这又作何解释呢?

按照《街亭考》所说的行军路线,是根本无法解释的。我认为,司马懿和张邰的援军的西行路线是:由长安沿渭水西行,再顺千水河谷西北行,再西北行,越过陇山,经略阳,然后到汉阳。这又再次说明“陈仓—陇山—上邽大道”是并不存在的,而且也说明街亭在天水街亭镇说是难以成立的。

总之,上述论证说明,诸葛亮再出祁山时,张邰等的援军是经由略阳东的陇山道进入陇右的。这条道路就是东汉初年来歇“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经至略阳”的故道。既如此,那么就有理由认为,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张部的西援军也是途经这条道路进入陇右的。理由如下:

第一,古代的陇山道虽然有好几条,但从长安到天水的路程来看,鸡头道和瓦亭两道远在北面的大陇山地区,比较远。陇关所在的南面小陇山道虽然是最捷近的一条,但它“岩障高险,不通轨辙”,是不宜于大军通行的。

因此相比之下,地处大小陇山之间的略阳东的陇山道,是比较捷近的一条道路。诸葛亮再出祁山时,司马懿认为到汉阳“二日兼行足矣”,就是证明。

第二,陇山横亘于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刚好遮断了关中与天水之间的去路。陇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发源于它的东坡、西坡的河流都各自东西分流,没有切穿它的河流。因此古人要经由陇山,就必须利用地形,或选择比较长的河谷,或以东西两坡有水源相对应的河谷作通道。

而在略阳东的陇山地区,东坡有千水河谷,西坡有略阳川(即流经今甘肃张家川和秦安两县的五营河)河谷。这两条河谷比较接近,作为通道在地形上是有利的,再者此道在东汉初已经人工开凿,已被用作军事通道了。因此,张邰必然要利用这一条既比较捷近、又宜于大军通行的道路的。诸葛亮再出祁山时,张邰经由此道就是证明。

第三,略阳西汉时属天水郡,东汉时属汉阳郡,三国时属曹魏的广魏郡。东汉初,当来歙攻下略阳时,隗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公孙述亦遣其将李育助嚣攻略阳,连月不下。”这双方激烈的争夺,说明了略阳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理由,可以认为,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张邰的西援军是经由略阳以东的陇山道进入陇右的。

上述分析说明,当时魏、蜀双方进兵略阳以东的陇山,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诸葛亮命马谡进兵略阳以东的陇山,既可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声援“叛魏应亮”的安定郡,又可乘势夺取略阳的积谷,就地取食,以解决蜀军军狼不继这一难题,这就可为其夺取陇右几郡奠定基础。

而张邰进军略阳以东的陇山,是一个针锋相对的行动,正是为了打破蜀军的封锁,也正是为了保卫略阳的积谷,从而把蜀军逐出陇右。

这种攻守的形势和利害,决定了双方在这一带必然发生激烈的争战,而且这一争战的胜负又对战争的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而诸葛亮初出祁山时的街亭一役正是这样的。这就说明街亭就在略阳以东的陇山地区,而不在渭水以南的天水街亭镇。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地处西秦岭北支的东端,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交汇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分水岭穿过景区。全景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一个古镇街亭温泉景区。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列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景区内的核心景点。从景区门口至石窟路程约3公里,走路大概半小时,可以选择乘坐区间车。

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约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仙人崖三崖中有十余座殿宇,里面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非常高。其中“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十八罗汉朝玉帝”是该景区的特色看点。

石门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园景,蕴育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野生植物百余种,并且很多是园林中的珍品,所以人们赞誉它为“一楼、二禽、三奇、四杉、五兽、六珍、七花、八景”。

甘肃省天水市简介

天水市地名由来:据《水经注》载:邽(今天水)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相传,汉武帝时期,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天摇地动,山崩地裂,遂成一湖。后来,汉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命名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