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大规模减税带来的宏观经济效果。急急急!!! 跪求

2.美国股市会下跌到10000点以下吗?其经济会崩溃吗?

3.A股即将形成百年一遇的股灾?

4.这次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我国大规模减税带来的宏观经济效果。急急急!!! 跪求

股灾时候原油价格如何控制_原油暴跌对股票的影响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当下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和外部环境换挡任何一项都足以改变中国,更何况是所有冲击叠加在一起。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不断调试自己的逻辑。  2015至少告诉我们三点经验:第一,当所有人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很可能是一致错误,机会和风险往往藏在大家都忽视的地方,比如股市中的配资。第二,政策冲击只会改变经济的节奏,不会改变方向。比如增长破7,通胀1时代,流动性宽松,基本面并没有任何的出乎意料。第三,市场虽然有时会偏离基本面,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偏离的越多,回归的方式约剧烈,比如股灾。带着这些经验,我们对2016年做出以下判断: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目标。  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GDP不能只看三大需求,因为中国根本没有三大需求的准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不等于资本形成,净出口不等于经常账户顺差,社会消费品零售也不等于最终消费。更准确的方法是看从生产法分析各产业对GDP的增长拉动。对比今年和2015年,除了工业和金融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波动不到0.1个百分点。所以基本只要分析工业和金融业即可。工业可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10月还在下行,而且看不到拐点。金融业可以看几个指标。一是存贷款增速,10月几乎萎缩了一半,和三季度增两倍落差明显;二是证券交易额,两市成交量增速已经从二三季度的10倍和3.4倍回落到2.5倍;三是金融业相关税收,10月营业税从19.3%大降至9.7%,企业所得税业大降10%。综合判断,四季度最多与三季度持平。  形势比人强,从以往4次下调目标的历史来看,如果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一定会导致增长目标下调,比如1998和2014年。以此推断,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目标可能定在6.5%,但最终的实际增速可能略高于6.5%。2015年第一产业拉动没有变化,第二产业少拉动0.9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产业多拉动0.6个百分点左右。先看趋势,2016年第一产业不会有明显波动,第二产业大概率贡献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还会上升。再估算幅度,2016年的周期下滑压力应该介于2015和2014年之间,按2014和2015的均值计算,假设第二产业少拉动0.6,第三产业多拉动0.3,这样算下来2016年的增速应该在6.7%左右,略高于预期目标。  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通胀有惊无险  2016年预计CPI同比1.6%,较2015年略有回升,但仍然有惊无险。首先,2016年翘尾因素略高于2015年。假设今年CPI为1.42%,则2016年翘尾因素为0.55%,略高于今年的0.44%。其次,2015年猪价上涨8.2%,带动CPI新涨价因素0.33%。考虑到猪价上涨带动补栏以及明年总需求依然不强,明年猪价继续强势的概率不大,假设2016年猪肉均价为22元/千克,拖累CPI新涨价0.38%。最后,2015年Brent原油均价约为53.83美元/桶,较2014年大幅下跌45.6%,对CPI新涨价因素拖累0.91%(原油价格和CPI新涨价因素相关系数为0.02)。考虑到低油价对页岩油产业的冲击,部分企业去产能,在最新的报告中EIA上调2016年原油价格预期至56.24美元/桶,较2015年上涨4.5%,贡献物价上涨0.09%。第四,在经济下行的基本判断之下,其它价格因素的贡献应该也略低于今年的1.56%,假设和去年的下滑幅度相同,则为1.38%。综合看2016年CPI约为1.64%(翘尾因素0.55%-猪价因素0.38%+油价因素0.09%+其它因素1.38%)。  预计明年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考虑到本次去产能周期中,宏观经济政策强调底线思维和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去产能的力度总体上温和于98年的大破大力去产能,上游原材料行业过剩产能并未明显去化,PPI转正仍需时日。但明年PPI同比跌幅有望在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下收窄,一是稳增长政策重点转向财政政策,总需求冲击边际上有所缓解;二是近期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力度有望加大;三是明年信用风险加速爆破,企业破产倒逼产能去化;四是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五是美元升值周期下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对PPI的拖累减弱,尤其是油价,今年是跌45.6%,假定明年油价涨4.5%,其它因素影响不变,则PPI跌幅可能收窄2.5-3个百分点左右;  3、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再现一次性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只是何时扣动扳机的问题。目前看,12月加息的概率已经达到70%,即便12月没加,明年也会至少加一次息。对人民币来说,美联储加息也好,加入SDR也好,其象征意义都已经大于实质意义,人民币的长趋势拐点已经形成:  (1)美元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只会有节奏变化,不会有方向变化。一方面在基本面比烂时代相对不烂(失业率甚至低于我们加工过的登记失业率),另一方面在比赛放水时代相对偏紧,尤其是相对于欧洲,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比60%,而欧洲未来可能日本化,欧央行已经是覆水难收,欧元长期看贬。  (2)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趋于收窄,甚至转向逆差。长期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储蓄投资缺口收窄必然导致逆差,短期看,商品的衰退性顺差不可持续,服务贸易逆差在屡创新高,投资负收益短期无法逆转。  (3)中国资本[0.00%]账户逆差将加速扩大,吃掉经常账户顺差。今年三季度资本账户逆差已达到创纪录的2239亿美元,完全吃掉了经常账户的634亿美元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缩水1606亿。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一是个人资产配置多币种化,二是企业加快走出去,三是中美利率收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打破,套利资金逆转,过去是借低利率又贬值的美元投资高利率又升值的人民币,可能逐步成为借低利率又贬值的人民币投资高利率又升值的美元。  综上,尽管短期央行可以通过量价干预维稳,为加入SDR护航,但贬值压力只会推迟,不会消失,最终达到临界点,央行可能不得不再次允许人民币一次性贬值。从防范资本外逃的角度来看,一次性贬值确实也比渐进贬值更有效。但风险在于,第一次市场觉得是偶然,第二次市场会当成趋势。  4、货币政策从主角变配角,降息空间明显收窄,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2015年货币政策是绝对的主角,2016年可能逐步退居配角。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但思路上会有所调整,从主动到以被动对冲为主,政策重心逐步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第一,融资成本的矛盾已经大幅缓解。贷款加权利率下降107个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下降91个BP,住房贷款下降123个BP,对于依然融资难的企业,问题出在风险偏好,不是货币宽松能解决的。第二,通胀会掣肘货币宽松。从今年来看,央行对汇率依然自信,主要的掣肘因素还是来自通胀,全年最长的一段货币空窗期就和CPI的回升有直接关系。而根据我们的预测,2016的通胀会高于今年。  (1)2016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一是存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降息的边际作用在递减。降息的意义的体现在降低国企等强议价主体的贷款利率和住房贷款利率,但目前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从最高时的6.97%大幅降到5%,从10月降息时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来看,这似乎已经达到央行的合意水平。二是CPI和PPI都应该高于今年,由于通知下滑导致的实际利率攀升压力缓解,而且会反过来压低实际利率。三是降息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大于存款利率,会进一步挤压银行的息差。  (2)2016降准的次数不少于今年。一是对冲央行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滑,今年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大降1.2万亿,而2013和2014年分别是增加2.8万亿和6411亿,一来一去产生每年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缺口。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为了维稳,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幅度预计不少于今年,必须充分降准对冲。二是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也需要降准来满足。1998年为了配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央行曾一次性降准5%给四大行输送火药。2016年专项金融债等公共融资工具会继续放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如果只是从存量池子里拿钱,那可能会使稳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  5、财政赤字至少扩大到2.5%,扩大发债+结构性减税,政策性金融+PPP配合政府大幅加杠杆  财政政策将逐步取代货币政策成为主角,财政赤字率至少会扩大到2.5%。2014年财政赤字率仅有2.1%,2015年财政赤字率目标虽然提高到2.3%,但横向来看与美国的3.2%、日本的3.3%、印度的4.1%均有较大差距,纵向与2000年至2002年的2.6%、2.4%、2.6%相比也有提升空间。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要反思财政政策,其中特别提及“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暗示中央已经开始反思积极财政不积极的问题。  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抓手:扩大政府发债规模+结构性减税。首先,扩大政府发债规模。传统的地方政府债券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预算管理和财政透明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扩容不会太明显。主要还是置换债,一定会比今年的3万亿大得多。其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提高个税征点,加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等。  明年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和推广PPP配合政府加杠杆。第一大抓手是政策性金融。中央层面虽然暂时还发不了特别国债,但以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专项金融债其实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今年已发行的6000亿专项金融债由国开行和农发行、中央财政贴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年为了解决增量项目的融资来源问题,至少会扩容到1万亿。第二个抓手是PPP,今年是项目招标年,明年才是签约年,3.4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的签约规模将超过1万亿。  6、注册制推动股票供给放量,股票市场不会有惊心动魄的疯牛,只有摇摇晃晃的慢牛。  2016年大概率推出IPO注册制。从近期IPO重启释放的信号看,监管层明年可能把加快供给作为核心工作。首先,2016年钱多资产少的堰塞湖现象将继续强化,注册制相当于扩大股市池子泄洪。其次,有助于减少隐性的“壳”价值对市场的扭曲,促使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第三,加快供给也有助于促使资金的流向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最后,市场热度明显回升,也为加快供给提供了条件。目前来看,明年实施注册制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证券法修订已提上日程,一读已经完毕,明年可完成二读和三读。二是在重启IPO的同时完善了新股发行制度,调整发行监管方式加强信息披露,可视为推出注册制的准备工作之一。  注册制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一是大量资产推向市场将直接分流存量资金,尤其是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存量股可能遭受重创;二是注册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退市制度等方面做好配套改革,推出后如果出现超预期的波动,政策可能出现反复(类似之前IPO政策的反复),打击市场对改革的信心。以台湾为例,台湾在完全注册制之前实行了23年的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制度,2006年才过渡到完全的注册制,当年台湾股指呈现出大起大落的W型走势。  总体来看,2016年股市不可能重复今年的疯牛,摇摇晃晃的慢牛是大概率事件。近两年的股市繁荣大部分靠走心,即通过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和改革带来的转型预期来提升估值,而分子上的企业盈利并没有明显改善。2016年的企业盈利依然不支持疯牛,一是成本下行可能放缓,二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企稳,三是供给端产能尚未开始消化。因此支撑市场还是只能靠估值,而这样的市场一定是敏感和反复的。尽管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牛市还将继续,但2016年的市场可能会在以下风险的冲击下加大波动: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注册制和国企整体上市导致供给放量,三是实体信用风险,四是无风险利率从快速下行转向缓慢下行。全年市场可能围绕这些因素频繁波动。  7、信用风险加速爆破,国企违约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约为123%,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未来去杠杆无非五种途径:一是靠经济复苏,企业收入提升加快偿债;二是靠融资成本的下行,同样的收入可以偿还掉的债务;三是靠政府输血,财政兜底;四是靠市场输血,被兼并收购;五是靠债务减记;六是信用违约。目前来看,第一种方式看不到希望;第二种方式能解决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高风险的民企来说,银行并不愿意降低利率;第三种方式也只适用于国企;第四五种方式对过剩行业来说也是奢求;到头来,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不得不选择最后一种道路。  基于这种逻辑,2016年信用风险会比2015年更频繁。2012年第一例国企债券违约(11海龙CP01),2013年第一例P2P违约(东方创投P2P平台),2014年又相继发生第一例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第一例私募债(13中森债)、第一例民企债券(11超日债)违约,2015年更是蔓延至央企债券(11天威MTN2)。只要看不到经济复苏或大规模债务减记,2016年信用违约事件会进一步蔓延。政府为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仍会去保一部分存量债务,但失去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国企违约将成为常态。  信用风险的释放有助于推动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一是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所占用信贷资源减少,减少异化的资金需求。二是货币供给继续保持宽松,稳增长和去杠杆防风险都需要低利率的支持,货币宽松是大趋势。三是债务置换虽然短期可能对利率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解决了期限错配和滚动融资问题,有利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四是经济增长从重资产工业向轻资产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资金需求系统性下行;五是人民币虽有贬值趋势,但总体来看中国资本账户依然处于管制状态,不会因资本大规模外逃终结利率下行趋势。  8、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加速落地,美丽中国成为最大亮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美丽中国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亮点。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并首次提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美丽中国”概念。生态环保作为一个产业已经站在了更大的风口上。  第一,监管体系从属地管理转向垂直管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这意味着从环境监察总队到县级监察机构都将脱离地方政府的管辖,改由省级环保机构直接管理,包括相关的人事任命权、资金管理权等。这有利于打破过去属地化管理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让环保监测数据说出真相,让环保执法落到实处。  第二,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融资和管理机制来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这是环保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过去环保基本是依靠政府的生态补偿,这种方式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对社会资本也没有吸引力。十三五将重点通过交易机制激励地方政府,即地方政府可以把自己节省出来的排污权等拿到市场交易。初始分配制度完成确权和生态空间的划定将为此创造条件。对于过去束缚环保的融资问题,可以在生态空间整体开发的基础上,通过“绿色金融”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9、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国企整体上市加速推进,央企合并步伐放缓。  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出台,1+N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2016年将进入落地之年。  (1)央企层面主要看整体上市,合并步伐会低于预期。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广集团整体上市,一是相对公平又迅速的提高国资证券化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市场化的定价方式也易被各方接受。二是缓解市场的堰塞湖效应,同时也加大国企的股权融资,减少对信贷资金的占用。三是注册制和市场供给将是2016年资本市场的重点之一,为国企整体上市创造了条件。从地方国企看,随着IPO重启与注册制改革,上市门槛降低,国资证券化的进程将继续加快。从央企看,一大波资产正在靠近。很多央企证券化空间巨大,即便资产证券率较高的中航工业集团8000亿资产中,也只有约60%实现了上市,实现整体上市还有3200亿空间。  央企合并的步伐将低于市场预期。2015年最火爆的央企合并在2016年可能会低于预期。中央的确有意支持央企整合重组,各行业的央企也上报了很多合并方案,但从包括南北车在内的已有案例来看,央企合并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整而不合,有的是因为互补性不强,比如当年行政主导的中外运长航合并,结果是长油航运退市,有的是经营能力和文化的差异,比如南车在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上远远优于北车,门不当户不对引发的矛盾可想而知。  (2)地方国企改革重点看混改,主要是资产优质的发达地区。央企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已完成大部分混改工作,混改重点在地方国企,尤其是广东、上海、重庆等国企资产较为优质的发达地区。一是地方国企数量庞大,超过10万家,多数企业难以上市,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PPP等方式混改是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案。二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方国企混改步伐比央企更快,在国企改革顶层文件发布前,已有20多个省市公布了改革方案,公布了积极的混改目标。很多资产在地方政府手中无法物尽其用,交给市场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10、房地产销售结束回光返照,地产投资第一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国家住房银行提上日程  房地产销售在2015年回光返照,2016年将再次回到现实。30大中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9月就已开始回落,全国的商品房销售也在10月首次出现回落,政策宽松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逐步消散,地产身上的镣铐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短期看,政策宽松的边际力度会减弱,去年限制地产销售的信贷和利率因素都已经基本消除,房贷利率已经从高点回落123个BP,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不大,10月降息时已经特别要求公积金贷款利率不作调整。中长期看,人口压力才刚刚开始。根据我们的估算,2005到2014年间全国的刚需人口(20-29岁)暴增6500万,而未来5年可能会减少5000万,这种趋势会在2016年进一步加速。而在户均超过1套、人均超过33平米的情况下,改善型需求也空间有限。  房地产投资的情况要比销售更糟。2014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2015年施工面积负增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实际上从当月数据来看,今年8月之后就已经出现负增长。销售的火爆并没有引燃地产商投资的热情,目前的主基调依然是消化库存。待售面积已经从去年底的6.2亿平米上升到6.7亿平米,而待售面积与近一年月均销售的比值也从去年底的6.0上升到6.3,库存不仅没有消化,反而随着新项目的竣工继续恶化。如果再考虑到近50亿平米的在建面积,就更没有理由对房地产投资乐观了。不过话说回来,地产投资的下行是好事,如果地产投资明年回升,只会让房地产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消化库存。扩大供给的措施会逐步弱化,比如保障房建设,扩大需求的措施会继续强化,比如信贷政策、公积金政策和交易税费的进一步调整。此外,作为激发合理需求、构建住房融资体系的关键,国家住房银行有望加速提上日程。

美国股市会下跌到10000点以下吗?其经济会崩溃吗?

美国 历史 上的奔溃只有1929年,在34个月内下跌了86%。

如果道琼斯指数下跌到10000点之下,咱假设10000点,那从最高点29568.57计算,则下跌了66.18%,与这个跌幅比较接近的只有珍珠港事件(二战)。但是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

目前最悲观的预期是:美国前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大卫·斯托克曼警告说,大流行暴露了高风险投机和不稳定的美股市场属性。标准普尔500指数将跌至1600点,较该指数上个月创下的 历史 高点下跌50%以上,这意味着从目前的水平上再跌34%。

据此计算,则道琼斯指数要掉14000点上下才会止跌企稳,那也没有到10000之下。

美国经济会不会崩溃?

谈崩溃我认为为 时尚 早,但是美股的暴跌的确会影响美国经济。

这会使得美国民众财富锐减,消费推动的GDP的模式戛然而止,但换个角度而言,这有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甚至怀疑,美股的暴跌,是美国人借疫情,主动刺破虚假繁荣的动作。

再说了,美股十年牛市本就是企业回购,货币廉价,超低利率和举债的产物。美联储不可能没有想到其做法是饮鸩止渴 。

换言之,美联储一定知道泡沫会有破灭的一天,那这正好的有机会,还拖着欧洲下水,这不一举几得嘛!

但是即使崩溃,美国也仍旧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经济体是美国、欧盟、日韩和我国,欧盟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日韩也遭受重创,我国倒是机会不少。

大家都在衰退的情况下,美国由于技术和底蕴还在,显然即使崩溃也比欧盟、日韩强。

所以,我认为美股跌到10000之下不太可能,但是还有下跌是一定的,但是 历史 很可能会证明,这个泡沫很可能是美国主动行为。

有句话这样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股市跌破1万点和经济崩毁,两者的概率非常低,不要低估了美国的能力。

全球疫情影响,直接导致全球股市持续暴跌,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知道美国是全球第一经济国,股市也是全球第一市值,强大的美国还不至于一个疫情让美国崩溃的。

为什么美国股市不会跌破1万点?

美国股市本轮暴跌前的高点是29568点,如果要跌破1万点,也就是相当于跌了2万点,跌幅高达60%多。

一个国家股市跌幅60%这是暴跌,暴跌的话会给国家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企业面临倒闭潮,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大家都失去收入的话,国家会发生什么?

会出现经济危机,一旦经济危机出现,其中的利弊相信每个国家都是知道的。所以说美国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稳定股市,绝不会让股市持续暴跌下去。

类似现在美国已经开始出台一些政策,全球抗疫情,全力稳住经济,全力稳定股市,在各种政策支撑之下,美国股市很快会出现止跌,跌破1万点概率非常非常低。

为什么美国经济不会崩溃?

疫情影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是必然的,但疫情还不至于让美国经济崩溃的,崩溃的概率只有0.1%!

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经济体,既然美国经济如此强大,肯定是有自己资金收入来源,有美国的取财之路。

只要美国在舍得花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疫情控制,一旦疫情控制,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短暂的,绝不会一个疫情事件把美国打倒。

最典型的事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没能让美国经济崩溃,美国每年的流感也没能让美国经济崩溃,相信这次疫情也不会让美国经济崩溃的。

总的来说,美国股市继续暴跌到1万点以内,或者说美国经济出现崩溃,其实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打击,都是一条生物链一样,其他国家的股市和经济都会直接受到美国的影响,出现股市持续暴跌,经济大衰退的现象,这是全世界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跌到10000点还是不现实的。

美股股灾一: 1987年10月的某个“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指数开盘,刚开盘就瞬间跌去了67%。因为当时还没有建立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就是基于此在次年建立的),跌落之后也有人提议暂时休市,但是没有人敢做这个决定,因为美股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交易大厅一片恐慌和混乱,但是大家都无计可施,也只能看着股市一步步跌落。

美国股灾二: 1929年某天,这天就叫他黑色“星期二”吧,这一次不同于1987年,开盘跌落幅度不大,但是从1929年的10月到1937年的7月三年间,美股最大跌幅90%。这三年人们“谈股色变”。

(图:1929,1987股灾)

我认为是不存在的,首先此次美股暴跌实际上主要刺激作用还是来源于疫情,而最近半个月以来, 美国的疫情从确诊0到确诊3万这种“爆炸式”的恐慌基本已经过去了,或者说民众有点习惯了,这一点从近期VIX指数回落也能看出来。 因此接下来因确诊人数再次增多而增加的恐慌情绪是有限的。

再举个例子佐证一下,近期有美国的防疫人员就承认实际去年12月份的“美国大流感”就有很多人是死于“新冠肺炎”,只是当成一般的流感去治了而已。 而12月份美股并没有大跌,甚至是上行的,所以说民众的恐慌情绪很重要,假设12月份美国就检测出“大流感”实际是“新冠”,那么美股从12月就应该开始下行了。

第二,美国的救市措施还有更大的“杀器”! 我们看到,美联储之前的救市手段虽然“硬核”,但基本都是常规式的。比如降息、降息到0、量化宽松、隔夜回购,这些都是常规手段。 而美当局还有非常规手段在酝酿,比如禁止上市公司回购、国会发美债等,甚至是直接“休市”,等疫情好转再开盘。 所以说措施还是有的,美当局不会再让跌幅60%重演。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一是疫情恐慌已经达到高点,基本不会再有大的波动。二是美联储、国会还会根据股市走向采取更非常规的救市措施。

我不认为美国股市会下跌到1万点以下,并且虽然美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可能出现另一次的衰退,但让美国经济的崩溃还是希望很小。

美国股市近期下跌的速度非常惊人,这是由于在之前美国股市的结构性问题十分严重,其中泡沫和高估据测算在30%以上,因此从29,000点的 历史 高位下跌到2万点左右,现在的水平并不算是太过意外。如果疫情的冲击稍微迟到一点,让美国股市的泡沫积累的更为严重,很可能这一轮下跌会使美股下跌到15,000点左右的位置。

不过现在来看疫情提前戳破了美国积累多年的金融泡沫,这也许让美国经济实际上面对的衰退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严重。而且美股在经历了迅速的下跌之后,虽然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动荡,但是继续下跌的动能不是很强劲了。未来随着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美股的基本面仍然会迎来下调的风险,但是整体而言,指望泡沫继续破裂可能性并不大,所以美股仍然有下跌的空间,然而回到1万点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再说美国经济实际上从大萧条以来,美国经济历经了很多次经济危机,但总是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威胁,这与美国经济的承认程度有关系,虽然说美国的经济实力整体是在走下坡路的,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的衰落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指望一两次衰退就将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

美国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将是一种趋势,世界资本必将流向稳定的中国!

截止3月23日,道琼斯跌去了11000多点,跌幅近38%,离10000点还有8000多点,也就是说再跌44%,就破万点了。从29000多点,到10000点,总体将跌去68%,这在美股 历史 上也是有过的。从目前的态势和发展趋势,跌破万点,还是很有可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美股从2009年的6400多点,涨至最高的29000多点,涨幅超过4倍,泡沫巨大,随时暴跌,疫情只是提前或加速了美股的暴跌。

二、美股虽然走牛了十年,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挥之不去,创新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美股走牛的十年,主要是特斯拉和苹果的功劳,前者涨了40倍,后者涨了20倍。但现在特斯拉和苹果股价,目前均还在半山腰,回调的空间巨大。

三、随着新型市场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世界经济占比逐年下降,领导地位动摇,世界警察力不从心,所以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的政策,在世界各地退群,短期看,利好美国,使美国股市上涨万点,但长远看,是违背人类 历史 发展规律的,是一种巨大的倒退。美股崩盘也成了必然。

四、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前些年,吸纳了许多世界优秀的公司上市,比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但各地金融市场的崛起,以及美国严格的监管条件,使许多公司不再选择美国,使美股逐渐走向衰败。

五、疫情的全球蔓延,各国采取了封路封村封城,甚至封国的措施,许多经济活动处于停止和半停止状态。美国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业占居美国经济总量的70%,而人员流动是服务业的基础。采取封城的措施,将对美国是致命的打击,这就是美国政府为什么不愿意封城的原因。但是,世界各国停止商业活动,而美国的疫情在迅速扩大,如果真如张文宏所说,疫情会反复,那么,美股将在10000点以下见。

综上述,道琼斯跌破万点,指日可待!

谢谢楼主的邀请!

受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美国股市出现了暴跌熔断,目前已下跌了将近万点,市值缩水将近三分之一。它的暴跌,直接影响了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的暴跌!连已经控制住疫情的中国也未能幸免!它的暴跌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论重出江湖。根据本人的判断,美国股市不会跌倒10000点以下,经济崩溃更是无从谈起,以下是本人的分析:

1、美国10年的牛市,道琼斯的牛熊至尊的分割岭和黄金分割线在17000点一线!特朗普政府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拿出经济刺激的杀手锏阻止股指的下行!

2、如果道琼斯股指跌倒17000点,价值投资凸显,会吸引大批的理性投资者建仓,从而阻止股市下行。

3、冠状病毒现在在美国已进入爆发期,美国政府受舆论压力,肯定想办法阻止疫情蔓延,不排除向中国低头认错寻求帮助!一旦疫情被控制住,全球股市将会展开一波像样的反弹。

4、全球股市已经大洗盘,中国、日本股市已经有明显的抗跌性,处于底部状态,向下暴跌的空间被封杀!间接缓解了美股下行的空间。

5、全球股市暴跌仅仅是受疫情影响,属于天灾而非人祸,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美国经济崩溃论不成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见解,我们一起探讨股市人生!

美国股市经历了11年的大牛市,可是美国最近一个多月,股市经历了剧烈的震荡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一个月经历四次熔断,要知道美国股市一共才经历五次股指熔断,道琼斯指数下跌了近30%,标志着美国股市进入熊市,那么美国股市会跌破1万点,经济会崩溃吗。

首先,要搞清楚美国股市这一轮下跌的真正原因,受新冠疫情影冲击,部分欧美国家纷纷宣布封城,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实体店关门,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从而导致股指承压,加之美股指数处于 历史 高位,投资者纷纷争先出逃股市,股指熔断接二连三,但是疫情是可以控制的,美国也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包括对欧洲实行旅行禁令,延迟纳税期限,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并为市场提供额外流动资金,相信美国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的发展,而且,美联储宣布了一系列新救市计划,宣布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便利规模,随着疫情的结束和美国救市计划的实施,美国股市反转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农业等实力领衔全球。作为军事 科技 发达的超级资本主义大国,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业之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世界典范。虽然当前面临各种国内外问题,美国还是因其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 健康 的生活环境、顶尖的教育资源等,因此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是不会崩溃的,至少在以后30年以内是不会的。

不会,

美股因为疫情冲击,大幅下跌,不过经过多天下跌,风险得到充分释放,投资机会渐显,目前正在探底回升,美国恐慌指数接近腰斩,这说明市场情绪已经逐步稳定,美股不会再大幅下跌了,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美股稳定,意味着美国经济也度过恐慌,虽然疫情拐点还没有到来,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是心理恐慌造成的,疫情本身并不可怕,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场流感,美国流感死亡几万人,美国经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疫情才死亡几百人,哪怕感染人数再增多,死亡人数也与流感不是一个量级的,也就是说疫情对经济的伤害是恐慌情绪,和 社会 管制造成的,

美国经济规模世界第一, 科技 发达, 社会 稳定,有雄厚的基础应对疫情,说疫情让美国经济崩溃如同笑话,连法西斯国家,苏联帝国都不能让美国经济崩溃,小小病毒能有多大能量?美国经济只有自身出了问题才能重创经济,这也只是重创,而不是崩溃,因此崩溃说只会干扰判断,错失投资良机,

最近美股连续大跌,那么美国股市会跌到10000点以下吗? 如果会,那么美国的经济会奔溃吗?题主这个问题是挺担心美国的,美股虽然今年从高点以来已经跌去了38%,而且美国的疫情越发严重,但是笔者任然认为美股跌到10000点以下的可能性是极低的,而其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更低。

美股在本月已经发生了4次熔断, 从今年2月份高点以来累计跌幅超过38%,这个跌幅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大的跌幅,而时间仅仅是一个半月的时间,同样的跌幅2008年用了1年时间。

2008年道指的跌幅是55%, 从14279.9点跌到6440点,而时间则从2007年10月份持续到2009年3月份,时间长达17个月。从猛烈程度来看,这次要远大于2008年。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疫情的传播速度和爆发速度确实太快了 ,2月20日开始在世界缓慢的蔓延,刚开始是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一直就被控制住了,后面在韩国和伊朗爆发了,韩国虽然累计将近1万例,但是基本也控制住了蔓延之势,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在欧洲爆发了,意大利成为了重灾区,西班牙也随之而去,法国、德国均不乐观。最重要的是美国现在累计确诊人数都超过3万例,死亡人数超过了400人,而这一切都是从哪3月10日左右失速的。

截至到3月22日23点,全球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部分国家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或者战时管制。

这次疫情凶猛,但是股市已经反应了 ,如果未来要跌到10000点以下,那么还将在今天的基础上再跌45%,相当于把之前这个一个多月的路再走一遍,那么这又得需要多少“震惊”的事情发生才能完成?

况且目前美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宣布启动战时权利,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民众接到消息要居家隔离,防止感染新冠肺炎,美国也有数个州实施封城。

再者就是美联储正是实施了无限量化宽松模式 ,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日和定期回购利率报价利率将重设为0%,也就是说每天将购买1250亿美元债券,每天投入1250亿美元,没有上限,只要股市不停止下跌,这个操作就不 停止!

这次美国股市大跌,大有金融危机之势, 其实根本原因是疫情在欧洲的扩散,以及在美国的迅速扩散,而美国之前采取的措施不够积极,这才导致了疫情快速蔓延至美国,对疫情的防疫有失策,初期麻痹大意!

所以这才导致股市大跌, 进而又引发了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最终大规模抛售资产,形成流动性陷阱,降息印钞都不管用!

说到底疫情才是关键,而现在美国需要做的是两个事情 ,一方面是在货币政策方面能够继续释放流动性阻止股市进一步大跌,把投资者的信心找回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流动性陷阱持续下去;第二个就是要在抗击疫情方面实施严厉的措施,能够全范围检测、及时诊断、隔离和医治,只有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成效,才能对第一条产生信心。

现在美国这两个事情都在做,无 限量化宽松是保障了流动性,抗击疫情方面一改前期“消极”的举措,实施严厉的措施。

美国目前虽然最近几天新增确诊人数大幅上升 ,累计确诊人数已经高达39183例,但是这并非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前期美国虽然累计确诊病例少,但是死亡率高达2%,按照美国的医疗资源不至于两三千例就发生挤兑,那么最大的可能的解释就是有大量的感染者没有被检测和确诊,其实这种情况才是最严重的。

而最近几天大大增加了检测范围 ,确诊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死亡率不断降低,目前已经低至1.2%,死亡率如果能够回到1%以内,那么就说明这个就正常了,可以对比韩国和德国的死亡率,如果死亡率低于1%,说明美国在检测方面已经做到完善了,能够把感染的患者都收治隔离了。

最近也有很多机构在预测美国的经济 ,基本都是认为美国进入衰退,比较大胆的甚至说美国经济将减少50%,这个说法是很吓人的,如果美国到现在都不采取积极的抗击疫情的措施,那么这个是有可能的,因为美国的GDP主要是服务业,但是现在美国已经采取了这样严厉的措施,那么对经济的损失应该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美国的经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脆弱,最好的结果是美国进入衰退,美股进入熊市。

最坏的结果是美国进入金融危机,熊市的持续时间和空间更大,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但是,无论哪个结果来看,都不会演变为崩盘!!

要记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美国市场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早就有了应对一切风险的能力和工具。

我们总是过度高估了短期的影响,而低估了长期的增长与时间的威力。

如今的美国确实遇到了百年难遇的风险和危机。

无论是经济上,股市上,以及疫情上都有重大的考验,但是我们还是相信美国世界第一的宝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因此,他们是完全有能力阻止危机进一步恶化,几百年的 历史 里他们不止一次化解了危机。

而对于美股会不会跌到10000点以下?

以道琼斯为例,我认为概率很低!道琼斯目前在19000点附近,已经达到了一个支撑位置,这样来看的话,下跌的空间是有限的,极限会在16000~18000点止跌反弹。

A股即将形成百年一遇的股灾?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

关键字:经济危机,影响,就业。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

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美国经济危机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

生产所用原、辅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疲软的共同影响,2008年1-6月,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众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对公司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这是德棉股份半年报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类似的表述见诸于诸多纺织企业的公开资料。纺织行业困难重重。 “前7月出口价格上涨对出口额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呈现节节下滑的态势,也就是说,我国纺织出口提价能力正在逐渐趋于衰竭。”日前,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公开对纺企出口提价能力表示担忧。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开始,我国出口价格增幅开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国纺织出口综合价格指数升幅减缓至3.52%,数量增长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纺织出口额增幅也降至8.92%,价格对于出口的贡献率显著低于量。行业不景气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第一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完成投资1534.10亿元,同比仅增长13.1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纺织投资实际已经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行业分析师刘欣介绍,从分行业投资情况来看,除了棉纺行业的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萎缩,其他行业均呈继续增长之势,但丝绸、制成品、针织、服装、化纤、纺机等行业的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资增速回落最为突出的就是纺机行业,其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进行人力成本的裁减,目前,已经有30家纺织服装上市企业中报显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结论:

金融危机虽然不是在中国产生,但是其影响是波及全世界,中国也不利外,中国的许多行业受到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等等这些影响都会左右中国人民的生活,这些行业的受损使得更多的企业倒闭,使得更多的人下岗。所以就业市民生之本!中国经济的确应早实现由外需主导向内需拉动,中国企业也应该着力于产业升级换代,即使这种转型导致一些企业的死亡。不过,面对失业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证就业才能为调整赢得必要的稳定的环境。当此艰难局面,帮助国民保住他们的工作,正是政府应尽的最大职责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这次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病态生活方式的反应。说好听点,是“美国梦”惹的祸,说不好听是贪婪。阿里,CNN资深财经记者在奥普拉主持的节目中对美国观众说:美国人一直相信房子、工资、股市会不断上升,因此,个人、公司、政府、国家都超前消费,都靠借贷,靠信用过日子。

阿里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个普通美国人叫安妮。她本来没钱买房,但银行为了贷款赚钱,鼓励安妮贷款买房,用零首付、甚至账的办法给安妮贷款。然后,银行把部分利息留下,剩下的都打包以债券形式卖给“两房”,(一个半官方的房屋贷款机构)“两房”再通过华尔街把这些债务以债券形式卖给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

本来,这是一个设计得不错的金钱梦,大家都赚钱。谁会怀疑美国的繁荣和强大?但突然有一天,整个游戏的核心——银行发现全美国无数安妮根本无力支付贷款时,人人有洋房、汽车的“美国梦”破了。为了自保,银行把银根一收,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的巨轮就不转了。那些银根收的晚的银行,那些更贪婪的,不顾风险的银行就因为贷款太多,资不抵债,宣布破产了。银行不贷款,实体经济的运转就停了,导致失业,更多的人没有工作,付不起贷款,又引起更多的银行坏账,银行就更紧张,更收紧银根,恶性循环就开始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救市计划要先救银行,先向银行注资。但银行的窟窿可能是一个无底洞,早就有日本经济学家说,如果真想通过给银行注资挽救美国经济,需要一次注入5万亿美元。

让我们看这样一个关系图:美国无数的根本没有支付能力的业主——银行——两房机构——有毒债券——卖给世界。核心是银行。当无数业主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收紧银根,各行业资金链断了,金融危机爆发了。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专家苏珊给美国人民出的主意是什么?就是现金为王!有钱你捂好钱袋子,别花。钱少保命,钱多等着抄底。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金融危机呢?直接原因就是美国银行的钱太多,它急于贷出去。那么,这么多钱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

钱是从中国来的。198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那时,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银行业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可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急需资金、设备、各种产品。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事实上缓解了美国和西方当时的金融危机。就像今天,如果中国可以打开非洲和拉美市场,也可以缓解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一样。生产过剩的产品和充裕的资金都需要新的销售渠道和投资。中国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一拍即合,大家共同繁荣了20年。谁不贪呢?谁不为钱呢?GDP不就是用钱衡量的吗?小康不就是按人均多少美元计算的吗?问题只看谁能算计过谁。

中国人苦干了20年,牺牲了环境,牺牲了资源,牺牲了广大工人、农民的利益,把2万亿美元放在了美国。美国人就提前把这些钱花了,而且还透支了,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中国人喜欢存钱,迷信美元,中国政府也是中国人,一样。我们不断往美国输送产品,他们就不断印钱,用国债和有毒金融债券这些纸满足我们的美金梦。结果,美国国内的钱越来越多。同时,中国方面也相应的印钞票。两边的钱都多了。这样,股市、楼市的泡沫就吹起来了,虚假的繁荣让人心醉。可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必然破裂,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了。

如果所有问题都在中国政府的控制内,怎么都好办,中央一个命令,贷款,哪家银行敢不贷?一切就都转起来了。就像现在国内发生的一样。4万亿、18万亿刺激经济,人家的股市不停的往下跌,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来;我们这里层层往上窜。让人想起时常说的“风景这边独好”。

问题是美国银行家不听政府的。而政府实际是给银行家打工的。这就是资本主义。银行家考虑的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自保,并且在适当时机抄底,赚更多的钱!如果是你的钱,你不这样想?但政治家考虑的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维持政权。在中国,政权的稳定是第一位的,钱在其次;在美国,银行家的利益——资本安全是第一位的。宪法和法律限制了政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任意作为的可能性。哪怕***的目的是好的。

中国经济这30年的发展存在的隐患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爆发出来。中国经济靠出口、投资、资源浪费、低人力成本等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拉动。西方金融危机发生了,人家减少了进口,我们这边立即失业、工厂倒闭、工人陷入贫困,各种呆坏账增加。靠投资拉动,投什么?如何收回?金融危机期间本来就应该慎重投资,停止扩张。资源浪费型发展和低人力成本策略都给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压力。

中国手里并不是没有吸引人的牌。起码有两张: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毕竟还是有人有钱。这就是信心喊话的来源。他为什么去达沃斯向西方政府和资本家进行信心喊话?因为他们要是不配合中国,就会增加中国抵御金融风险的困难,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到时候大家都倒霉。但西方政府和资本家都是十分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看出了中国政府的难言之隐,所以,一方面提条件,一方面继续观察,从纯粹的商业利益角度看,谁不想等中国经济垮了,抄中国的底?就许我们老想着抄人家的底?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到欧洲采购150亿欧元的产品,中国政府在股市、债市不确定和原材料市场高位时出手买进。穷人出手先救富人。看他们怎么办吧?

自大清国以来,中国在与西方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最多是我们要面子,给人家实惠。就是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时代,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那也要给亚非拉朋友好处。受我们援助的国家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过的都比我们的人民好。今天,跟西方资本家打交道,不会比跟那些穷朋友交往容易。这些人都是聪明透顶而且极有战略眼光的人。记得司徒路登说过的话吗?人家一想就是中国几代人以后如何。从古到今,中国政府和当下的人,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过?但凡想一点,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一个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民族,一个把生儿育女、多子多福作为自己唯一希望的民族最终发现,威胁自己生存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帝、苏修”而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控制自己人民的生育,在过去30多年中,杀死了自己近4亿的子孙!这是一个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力和以往常识的不可思议的现实!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的,30年后的今天,当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当世界还没有大乱的时候,可能冷静的想一想是必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