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什么

2.急需人民币资料 老师要啊

3.上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是什么?

4.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啥?

5.请介绍下F-15,详细点!请说明它所有的型号!

6.捷安特和美利达自行车哪个好?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什么

进口美国铝合金_美利坚铝合金价格

拉链(zipper) 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 、帐篷等 。 1、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 2、连结于某物(作为被吊起或放落的物体)上以拉紧、稳定或引导该物的链。

发展史

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小小拉链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拉链,作为本世纪对人类最为实用的十明之一,已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发明史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明之一。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

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

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zipper)。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转机,一位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slider–device)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此原理与拉链很近似,不过拉链[ zipper]这个名词约过了30年后才出现)。朱迪森的发明,很地获得宾州律师路易斯·沃克(Lewis Walker)的财力支援。沃克对朱迪森的新设计有高度兴趣。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巴黎的协和广场风和日丽,经过严格挑选的飞行员信心十足地登上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为大批政客和贵宾做飞行表演。但当飞机做了几个漂亮的滑行动作后却一个跟头栽了下来,机毁人亡!

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装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 Neill)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剧,他对森贝克的普拉扣拉链极感兴趣。

事业上虽有了转机,但森贝克个人却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其妻子难产而死。森贝克伤心之余,更加专心致志改良拉链。1913年他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专利号1219881)。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hidden hook),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沃克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Hookless Fastener Company),工厂迁移梅得维尔(Meadville)。

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曾以森贝克的专利为封面故事。

六个月后,森贝克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纽扣,无钩式二号预备上市。

沃克的二儿子也花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无钩式纽扣的改良工作。佛罗里达州的约瑟芬·卡洪(Josephine Calhoun)在1907年也申请类似安全拉链的专利。同年,科罗拉多州的弗兰克·凯费尔特(Frank Canfielt)也申请了专利。致力这方面研究的发明家不只出现在美国,其中和森贝克最后成品最接近的有苏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 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 Forster)在1912年的专利品,不过,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成为商品。

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匹兹堡的麦克瑞(Mcreery)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用无钩式二号,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

梅得维尔的工厂制造技术日渐精湛,每天制造1630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新产品带来了新的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装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用无钩式二号。于是特别拨给金属材料以供生产。

无钩式二号虽被证明好用,但价格偏高仍无法普及,森贝克明白这一点,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 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Locktite)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1921年底,烟草公司每周需要的无钩式二号数量达到空前的数目。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一座新工厂。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 Boot),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

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想到“Zip”这个拟声字——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见图二示)并设计出ZIPPER的拉链商标,使该产品受到了法律保护,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很遗憾,朱迪森于 1909年辞世,身前从未听到“拉链”这个术语,也未看到他的发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将近五十万双拉链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

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钢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Elsa Schiaparelli)首度大量用“鹰爪”,《纽约客》(New 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用拉链。

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传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开始建立拉链生产工场。

1917年,拉链传入日本,当时的拉链由于稀少,只能作为达官贵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饰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广岛县尾道人开始制造拉链,以 “夹具牌”商标开始销出。当时,拉链以坚固耐用而著称,所以,“夹具”成为拉链的代名词。至今,日本人仍称“拉链”为“夹具”。

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

1934年上海、香港、美国的拉链制品开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三S商会”在这年1月1日创立。

1937年以后,北美和中南美拉链大量销出。拉链终于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出现,同样,拉链也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成为战败国,战争给日该国内工业,包括拉链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除了一部分军用拉链业者留下来以外,其他工场差不多都被迫转业或废业。

1946年战后,由于当时进驻日本美军的影响,拉链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日本拉链业界在短期内无法应付需求。“日本式制造法”,手工业制造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造成了日本制造“拉链容易坏”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进口了自动链牙机,步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继之,公司发明的拉头自动冲压机,开发成功。不但解决了过去制造上的缺点,也将制造过程到生产过程改革一新,从而带动了日本整个拉链业的进步。1951年日本自己制造的30台链牙制造机投入使用,终于完成了使业界举无匹敌的现代化工厂设备。

几乎在日本拉链业发展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象瑞士、德国等拉链也在发展。三十年代,瑞士奥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祖格市。几十年来该公司以“舒适”和“质量”为第一要素,不断地改进设计,经过与国外三十多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拉链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设立企业和工厂,成为与美国的泰隆拉链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会社同样著名的世界级拉链企业。

1953年德国首次推出了以塑料为原料制作的拉链,开创了非金属拉链的先河。

中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在上海城内侯家路,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33年创办上海三星(即华光)拉链厂。

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 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带、上腊、并带、无梭织机等高效专用设备改革成功;推广用铝镁合金液体抽丝,硬质合金烧结成整体模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958年拉链(CONCEAL)开始销售。

1959年The Grand(L型)开始销售。

1961年Delrin树脂拉链注塑机面世,Delrin树脂拉链开始销售。

1963年EFJON双骨拉链开始销售。

11年针织布带BEULON拉链开始销售。

1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在中国开始发展。

18年渔网用拉链开始销售。

19年附翅膀的树脂拉链VISLON开始销售。

1985年水密、气密拉链开始销售。

1988年JOYLONR轨道拉链开始销售。

1989年离子电镀拉链开始销售。

1991年注射成型QUICKLON拉链开始销售。

1992年EVER BRIGHT、VISLON热转印拉链、注射成型(模铸型拉链)开始销售。

1993年Q meshe(QUICKLON)、Q mate(成对QUICKLON)、Q touch(窗帘轨道QUICKLON)开始销售。

1994年宽幅模铸QUICKLON(连续注射成型)、大理开始销售。开始销售。从8月1日起“日本吉田株式会社”改名为“YKK”公司。

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

急需人民币资料 老师要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 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还有部分第四套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圆)(人民币元Renminbi Yuan,简写“RMB”,以“¥”为代号)。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没有规定法定含 金量,它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目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共有12种券别,分别为1、2、5分,1、 2、5角,1、2、5、10、20、50、100元。按照法律规定,人民币中元币以上为主币,其余角币、分币为辅币。 形成主辅币三步进位制,即1元 =10角=100分。按照材料的自然属性划分有金属币(亦称硬币)、 纸币(亦称钞票)。无论纸币、硬币均等价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可缩写成RMB),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防伪功能。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

这套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社会主义特色和创新意识的货币,主题画面紧扣生产力的提高,科技元素丰富。这套人民币发行时值经济时代,货币发行被认为是直接关系到全国经济生活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情。社会主义经济要求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能有地进行。因此,货币发行与物资分配,严格由中央(并非条条专政下的中国人民银行)综合平衡,全面安排。其坚持货币一元化,巩固独立自主、长期稳定的货币,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稳定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用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普通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这些纪念币选题丰富多彩,设计独具匠心,规格材质多种多样,图案新颖美观,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这些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货币制度,弘扬了中国货币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它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以元(圆)为单位。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以¥为代号,取“元”字汉语拼音 yuan的首写字母大写加两横。发行后,陆续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地方性货币,1951 年 4月全部收清。随后,又用收兑办法肃清了国民党发行的各种货币。为了建立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国家规定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上流通。在控制了自抗日战争以来绵延不断的通货膨胀后,国家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消除通货膨胀的遗迹 ,自1953 年 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按1元新币折旧币1万元进行兑换,物价 、工资 和一切 债务也按这一比率 折算 。人民币票面额有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主币,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辅币,和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 分的金属辅币 。外汇兑换券是于指定范围内同人民币等值流通的票券,于1995年7月1日停止流通。

1947年12月2日,坐在陕北一家农民窑洞的土炕上,收阅一封中央工委董必武拍来的电报:“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邓商议建立银行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工委已同意……”阅后,递给坐在桌子对面的周恩来。

周恩来看过后说道:“南汉宸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和货币势在必行。”听了笑道:“情形还真有点像八国联军进北京。我们晋察冀用的是边币,晋冀鲁豫用的是冀南币,山东用的是北海币,东北用的是东北币,西北用的是农民币,一旦打进天津、北平去,可不就是七八种货币一起上市嘛!不过,现在就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是不是为时还过早了一些……”周恩来按的意见回了电报。

董必武收到中央回电,立即将南汉宸找来说:“现在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是早了一点,但我们准备工作松懈不得。工委已经研究,从明天起,挂出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你就牵头做筹备处主任。”

南汉宸说:“现在要做的准备工作有,搜集所有的统一货币发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区的发行指数,筹备起足够的发行准备金。还要确定出几种票面,各种票面的金额与价值含量,还要设计出票版图案,选定好纸张等等……既然中央和都同意我们的意见,统一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那我们的货币就叫‘人民币’了。”

董必武听了点点头说:“这个名字很好,说明了我们银行、我们货币的性质。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的、部门的,而必定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嘛!”

南汉宸非常佩服董必武的这番解释,精明透彻,于是说:“到时候,钞票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还得请你来写。”

1947年12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挂在了平山县离西柏坡一里许的夹峪村一家农民小院里。

1948年秋,筹备处迁至石家庄,正赶上国民党飞机来轰炸。筹备处同志在弹片飞啸中去抢救赶印的人民币和其它备用物资,南汉宸带头在火海中搬运抢救,没有一个人顾及到个人的安危。

董必武有一天把南汉宸找去,对他说:“你们设计的人民币票版样中央工委同志都看过了,前几天我又打电报给,告诉他票版正面印的是像。

今天回来电报,不同意在票版上印他的像。说,票子是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不是,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将来当上再说吧。汉宸,你把票版拿回去让他们再重新设计一下。”

“那么,票面上改成什么图案为好呢?”南汉宸问。

董必武思忖了一阵说:“人民币,是人民自己的货币,应当以反映解放区人民从事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人民币是新中国的货币。

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票版的正面和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数字外,一律用中文,不能像某些货币那样,掺杂着英文字。”

南汉宸回去,告诉了设计师王益久、沈乃镛,根据董必武的意见对钞票重新进行设计,并将董必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和钱数的一些字也一并带过去。

两位设计师很快就设计出拾元、贰拾元、伍拾元三种票版来,所有的图案都是工人、农民搞生产的图案。拾元的正面:左侧是农民车水,右侧是矿井场区;贰拾元的正面:左侧是农民牵驴驮货,右侧是火车在铁道上行驶;伍拾元的正面:左侧是毛驴井边车水,右侧是煤矿的煤车。以至后来发行的壹佰元、贰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壹万元的票面,也都沿用这种工农业生产的结构。

1953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负责设计工作的是著名画家罗工柳。开始时,他们参照苏联货币都印有列宁头像的做法,设计出的各种票版也都是的像。审定时,又否决了。第二次送审时,周恩来还是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

原来,伍元券主景民族大团结中,有人高举毛,周恩来指示说:的意见不要把他的像画上,这里还有画像,应当改为标语牌。壹元券主景画面天安门上,原来有红旗、彩灯和像,周恩来也指示将画像取下。

1948年11月,四野解放东北全境之后百万大军全部开进关内,对天津等地实行了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包围,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面对这一形势,周恩来打电话给南汉宸,让他赶紧动员一切力量发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否则就要取别的措施。

根据周恩来这一指示,董必武于11月18日主持召开了华北人民第二次政务会议,中心议题就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会上,董必武再一次慎重地向南汉宸问道:“汉宸,时不我待呀!你们的筹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可不可以明天就把人民银行的牌子挂出去?”

“我看可以了。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各项工作都已经就绪了,12种面额的票版,已经请中央几位领导审定过了,如果明天挂出人民银行的牌子,明天就可以把钞票发行出去。为了准备北平解放后立即有我们人民币占领市场,我们城工部的同志已经派人携带印版进入北平,同那里的一家印刷厂谈妥,已秘密地代我们印出一批钞票。等解放军一进城,人民币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了。”南汉宸充满信心他说。

董必武当下拍板做了决定:“好,这样我们就定下来了,马上对外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贴出布告,宣告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南汉宸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

就在这一天,第一批伍元票面的人民币,在河北省平山县银行正式对外发行;接着,又在石家庄发行贰拾元、拾元票面的人民币。

注:现流通的2元纸币正陆续回收、分钱已经停止使用。

人民币升值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上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是什么?

汉语翻译:

保罗:嘿,罗伊,我的学校项目的主题是“改变了世界的小发明。”“你能帮我想出一个发明吗?”

罗伊:这是我的荣幸!让我想想……嗯…我知道!拉链!

保罗:拉链吗?这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吗?

罗伊:想想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你可以看到拉链在衣服、裤子、鞋子、袋子……几乎无处不在!

保罗:嗯,你似乎有一点……

罗伊:当然!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上周我看到了一个网站。不同发明的先驱者列在那里。例如,它提到拉链是由惠特科姆·贾德森在1893年发明的。但当时它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保罗:真的吗?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呢?

罗伊:1917左右。

关于拉链的发明史知识: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明之一。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

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

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zipper)。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转机,一位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slider–device)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此原理与拉链很近似,不过拉链[ zipper]这个名词约过了30年后才出现)。朱迪森的发明,很地获得宾州律师路易斯·沃克(Lewis Walker)的财力支援。沃克对朱迪森的新设计有高度兴趣。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巴黎的协和广场风和日丽,经过严格挑选的飞行员信心十足地登上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为大批政客和贵宾做飞行表演。但当飞机做了几个漂亮的滑行动作后却一个跟头栽了下来,机毁人亡!

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装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 Neill)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剧,他对森贝克的普拉扣拉链极感兴趣。

事业上虽有了转机,但森贝克个人却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其妻子难产而死。森贝克伤心之余,更加专心致志改良拉链。1913年他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专利号1219881)。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hidden hook),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沃克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Hookless Fastener Company),工厂迁移梅得维尔(Meadville)。

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曾以森贝克的专利为封面故事。

六个月后,森贝克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纽扣,无钩式二号预备上市。

沃克的二儿子也花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无钩式纽扣的改良工作。佛罗里达州的约瑟芬·卡洪(Josephine Calhoun)在1907年也申请类似安全拉链的专利。同年,科罗拉多州的弗兰克·凯费尔特(Frank Canfielt)也申请了专利。致力这方面研究的发明家不只出现在美国,其中和森贝克最后成品最接近的有苏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 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 Forster)在1912年的专利品,不过,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成为商品。

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匹兹堡的麦克瑞(Mcreery)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用无钩式二号,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

梅得维尔的工厂制造技术日渐精湛,每天制造1630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新产品带来了新的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装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用无钩式二号。于是特别拨给金属材料以供生产。

无钩式二号虽被证明好用,但价格偏高仍无法普及,森贝克明白这一点,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 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Locktite)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1921年底,烟草公司每周需要的无钩式二号数量达到空前的数目。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一座新工厂。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 Boot),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

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想到“Zip”这个拟声字——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见图二示)并设计出ZIPPER的拉链商标,使该产品受到了法律保护,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很遗憾,朱迪森于 1909年辞世,身前从未听到“拉链”这个术语,也未看到他的发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将近五十万双拉链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

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钢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Elsa Schiaparelli)首度大量用“鹰爪”,《纽约客》(New 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用拉链。

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传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开始建立拉链生产工场。

1917年,拉链传入日本,当时的拉链由于稀少,只能作为达官贵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饰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广岛县尾道人开始制造拉链,以 “夹具牌”商标开始销出。当时,拉链以坚固耐用而著称,所以,“夹具”成为拉链的代名词。至今,日本人仍称“拉链”为“夹具”。

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

1934年上海、香港、美国的拉链制品开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三S商会”在这年1月1日创立。

1937年以后,北美和中南美拉链大量销出。拉链终于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出现,同样,拉链也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成为战败国,战争给日该国内工业,包括拉链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除了一部分军用拉链业者留下来以外,其他工场差不多都被迫转业或废业。

1946年战后,由于当时进驻日本美军的影响,拉链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日本拉链业界在短期内无法应付需求。“日本式制造法”,手工业制造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造成了日本制造“拉链容易坏”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进口了自动链牙机,步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继之,公司发明的拉头自动冲压机,开发成功。不但解决了过去制造上的缺点,也将制造过程到生产过程改革一新,从而带动了日本整个拉链业的进步。1951年日本自己制造的30台链牙制造机投入使用,终于完成了使业界举无匹敌的现代化工厂设备。

几乎在日本拉链业发展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象瑞士、德国等拉链也在发展。三十年代,瑞士奥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祖格市。几十年来该公司以“舒适”和“质量”为第一要素,不断地改进设计,经过与国外三十多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拉链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设立企业和工厂,成为与美国的泰隆拉链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会社同样著名的世界级拉链企业。

1953年德国首次推出了以塑料为原料制作的拉链,开创了非金属拉链的先河。

中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在上海城内侯家路,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33年创办上海三星(即华光)拉链厂。

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 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带、上腊、并带、无梭织机等高效专用设备改革成功;推广用铝镁合金液体抽丝,硬质合金烧结成整体模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958年拉链(CONCEAL)开始销售。

1959年The Grand(L型)开始销售。

1961年Delrin树脂拉链注塑机面世,Delrin树脂拉链开始销售。

1963年EFJON双骨拉链开始销售。

11年针织布带BEULON拉链开始销售。

1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在中国开始发展。

18年渔网用拉链开始销售。

19年附翅膀的树脂拉链VISLON开始销售。

1985年水密、气密拉链开始销售。

1988年JOYLONR轨道拉链开始销售。

1989年离子电镀拉链开始销售。

1991年注射成型QUICKLON拉链开始销售。

1992年EVER BRIGHT、VISLON热转印拉链、注射成型(模铸型拉链)开始销售。

1993年Q meshe(QUICKLON)、Q mate(成对QUICKLON)、Q touch(窗帘轨道QUICKLON)开始销售。

1994年宽幅模铸QUICKLON(连续注射成型)、大理开始销售。开始销售。从8月1日起“日本吉田株式会社”改名为“YKK”公司。

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啥?

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扩展资料

拉链的保养方法:

1、平时使用时,要注意拉锁上有无“破肚”、“脱齿”、歪斜等毛病,有这些毛病要及时修理,不要再硬拉。

2、铝合金的拉锁比较容易受到腐蚀,因此应保持干燥,切勿受潮,以防铝齿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还会导致拉锁生锈,影响使用,同时也要注意不与碱性和酸性的物质接触。

3、拉动拉锁时,应先将两边的齿靠拢对齐,捏住拉锁头顺着轨道轻轻向前拉动,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齿歪斜”、“破肚”和“脱齿”。

4、带拉锁的各种箱包、口袋或皮夹,不要装得过满,不然容易使拉锁造成“破肚’、“脱齿”、歪斜和布软等现象。

百度百科-拉锁

请介绍下F-15,详细点!请说明它所有的型号!

F-15是美国波音公司麦克唐纳飞机和导弹部(原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同时兼具对地攻击能力,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 1965年,美国空军开始考虑研制用于取代F-4“鬼怪”式战机,并于1968年正式发出研制超音速制空战斗机的招标。1969年6月指定麦道公司、费尔柴尔德和北美罗克韦尔三家公司提出设计方案。1969年12月选定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并签订了制造20架原型机的合同,其中两架为双座教练机,3架供静力和疲劳试验用的机体。 F-15的首架原型机于12年7月开始试飞,14年9月首架生产型首飞,14年11月开始交付部队。早期的F-15有A、B两种型号,A型为单座型,B型为双座教练型。随后,麦道公司对F-15A/B进行了改进,于19年6月推出F-15C/D型。 为使F-15具备对地攻击能力,80年代麦道公司还研制了F-15E对地攻击战斗机。截至2004年底,美国空军共生产了355架F-15A,57架F-15B,408架F-15C、61架F-15D,226架F-15E。此外,美国还向日本、以色列、沙特和韩国出口了F-15型飞机。 二、性能指标 1、F-15C/D战术战斗机 外形尺寸:机长19.43米,机高5.69米,翼展13.05米,机翼面积为56.48平方米,主轮距2.75米,前主轮距为5.42米。 重量及载荷:空重12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0845公斤,最大武器载荷10705公斤。机内油箱携带油料为5260公斤,油箱携带5395公斤。 性能数据:带保形油箱转场航程为5745公里,不带时为4630公斤;实用升限为19696米,最大平飞速度为2.5马赫;续航力在空中加油时为15小时,巡航速度为915公里。 2、F-15E战术轰炸机 外形尺寸:机长19.43米,机高5.63米,翼展13.05米,主轮距2.75米,前主轮距为5.42米,机翼展弦比3.01。 重量及载荷:空重为14379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6741公斤,最大载荷11113公斤(包括武器和油料)。 性能数据:转场航程为5745公里,实用升限为18290米,高空时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2655公里。在最佳高度,巡航速度为每小时917公里。最大作战半径为1853公里,作战半径为1270公里。 三、结构特点 机翼。F-15用固定式上单翼,不带前缘和后缘机动襟翼。选 用固定弯度的普通锥形扭转机翼提高机动性。前缘后掠角45°,展弦比为3,根梢比为4,相对厚度翼根处为6.6%,翼尖处为3%。上反角1°,安装角0°。机翼结构为多梁抗扭盒型破损安全结构。前梁为铝合金,后三根梁是钛合金的。机翼的前、后缘,副翼和襟翼均为铝合金蒙皮全铝蜂窝夹层结构。C、D型飞机上,内侧机翼的前部和后部都扩大成整体油箱。机翼无除冰系统。 机身。F-15机身底部外形略带弯曲。进气道外侧凸出,安装有机炮,此外还起到翼根整流和安装平尾及垂尾的作用。此处突起在大迎角时产生涡流,可推迟机翼失速和提高尾翼效率,起到边条作用。背部座舱后边装一块最大开度为35°的减速板。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由前、中、后三段组成。铝合金结构前段包括机头雷达罩、座舱和电子设备舱。中段是与机翼连接部分,部分用钛合金件承受大载荷,约占此段重量的20.4%。前三个框是铝合金的,后三个框是钛合金的。后段为钛合金结构发动机舱。 尾翼。全动式平尾带有锯齿形前缘,大面积双垂尾可满足高速飞行和机动需要。平尾和垂直安定面均为硼纤维复合材料。抗扭盒是钛合金,蒙皮是全厚度铝夹芯和硼-环氧复合材料面板构成蜂窝壁板。前后缘用全铝蜂窝结构。方向舵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梁肋和硼-环氧面板和铝夹芯蒙皮。 动力装置。C/D型用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00-PW-100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11250公斤,E型为用FIOO-P-220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6700公斤,1991年后改装为FlOO-PW-229 单台最大推力为8081公斤。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装有一组调节板和一个放气门,可自动保证最佳激波位置和进气量控制。机身内有4个燃油箱,左右机翼内各有一个燃油箱。机内载油量A型为5185千克。C型为6103千克。此外在机身和机翼下最多还可带3个2309升副油箱。 座舱。气泡形座舱盖,具有向180°的视界,向下视角为15°,风档为整体式,用IC-7零-零自动弹射座椅。

捷安特和美利达自行车哪个好?

两个品牌在各个价位都有互相竞争的产品型号,配置也大体一样,某个部件相对好一些那另外某个部件就相对要差一些,捷安特要强点的地方就是本身要给很多品牌代工,生产一些铝把,V刹,铝圈等等;而美利达我个人觉得涂装和颜色要比捷安特好看...当然这还要看你自己。

两个品牌还有个特点就是车架的尺寸是错开的,美利达的车一般是16寸和18寸,捷安特是17寸和19寸,其他更大或者更小的型号进货都不太多,你在确定好价位后,首先应该看的是车架的尺寸而不是品牌,比如你是一米七八的身高,那你骑18寸的美利达就很合适,骑17寸的捷安特偏小,19寸的捷安特又偏大,如果不合适骑当然还是能骑,只是操纵感稍差而且易疲劳而已。

个人感觉捷安特质量要稍好些 美利达同价位性价比要高些

还有一个 就是看你身边那个品牌的专卖店多 店多的以后维护要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