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102开头是哪里的号

2.广东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

3.虹口区和长宁区在上海市中心区内没啥存在感 你知道是啥原因吗?

510102开头是哪里的号

长宁区现代五金价格信息_长江路五金市场

510102开头号码是四川省成都区的居民号码,第一位数字是大区制代码。5在全国区划分中代表西南局。第二位是大区所在省市编码。1是代表西南地区四川省,01是成都区的代码。

扩展资料:

公民身份号码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志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校验码根据前面十七位数字码,按照ISO 7064:1983.MOD 11-2校验码计算出来的检验码。

四川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

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

四川省份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

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5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7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区划。353个街道、2232个镇、1929个乡、98个民族乡,合计4612个乡级区划。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 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管辖11个区、4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有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42.77亿元。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85家。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居民号码

? 百度百科——四川

百度百科——成都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

长宁镇简介:

长宁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博罗县西部,地处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美称的罗浮山下,广汕、广梅公路纵贯全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辖有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73个村民小组,另有罗浮山水果场、罗浮山林场以及驻军部队共约2万人。

长宁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三高"农业发达。全镇现有良田33969亩,水产养殖面积5170亩,水果种植面积8937亩。近几年来,我镇的"三高"农业发展迅速,目前有400亩的花卉基地、600亩的花木基地、1000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3800亩的荔枝基地、万头瘦肉型现代猪场以及7个大型的蔬菜基地等多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尤其是花卉业的发展,更是我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quot;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得到不断完善。此外,我镇独有的罗浮山特产"酥醪菜",风味独特,深受青睐,并于99年荣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荣誉称号。

长宁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范围之内,是省工业卫星镇之一。广汕、广梅及广惠高速公路(在建)贯穿全镇。镇内还有长河路、长福路、罗浮大道等公路。长宁镇处于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河源等城市的包围之中,距离广州88公里,惠州42公里,经龙桥大桥去深圳78公里,和经济发达的东莞重镇石龙相距仅18公里。公路交通非常发达,区位极佳。

长宁紧邻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飞瀑流泉,峰奇景异,山势雄伟,古木参天,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且集道佛文化于一身,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放眼将来,罗浮山将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南亚道教文化圣地,21世纪绿色风光观赏区和亚热带绿色教育地区,也将是未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这几个城市为主的城市群落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因此,长宁所倚靠的罗浮山的旅游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以如此好的地理位置和如此方便的交通条件,无论是选择到长宁镇发展工业还是发展旅游业,前途是光明的,都会获得成功,都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长宁镇基础设施完善,正在抢建之中的广惠高速公路(2003年竣工)贯穿全镇。全镇建有自来水厂1个,日供水量为10000立方米,可供10万人饮用及工业用水;建有3.5万伏的输变电站1个和1300万千瓦的两级水电站1个,目前正在建设1个11万伏的输变电站;现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4512门,圩镇和工业园区各个角落都设有公用电话亭,共92个。

改革开放以来,长宁镇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工业园区3个,面积达3000亩;广东光谷科技园和罗浮山制药工业城正在筹建之中;全镇共有镇办、村办、内联和外引等工业企业280间,其中外资企业31间。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0913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04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8%,其中工业产值90498万元,农业产值13737万元;商贸饮食服务业完成12756万元,建筑业完成6756万元,交通运输业完成4045万元;协议利用外资15520万元,实际利用外13460万元;财税包干任务完成1089.2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达4172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长宁镇地处旅游丰富,第三产业兴旺。全镇现有大小宾馆、酒楼96家,其中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有16家,百货商场20家。罗浮山大酒店和罗浮山嘉宝田乡村俱乐部、罗浮山桃源渡山庄等一批高档次的旅游休闲项目的建设,更为我镇的旅游业起到促进作用。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725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第三产业总产值为22557万元。

虹口区和长宁区在上海市中心区内没啥存在感 你知道是啥原因吗?

在我的印象中,上海有两个“虹”是这里的重要组成元素,一个是虹口,另一个是虹桥。人们每次一想到长宁区,多会用“虹桥”二字将之取代,以避免接下来还得进行多余的解释。

而同样是上海市中心辖区之一的虹口区,却有着和长宁一样的“低存在感”魔咒,以至于同样是在黄浦江边,与上海中心之中心:“浦东陆家嘴和上海外滩”仅有一江之隔的白玉兰广场,即使是它有着320米之高的傲人身躯,在浦江北岸一枝独秀,傲视群雄,也难以改变它在游客心中那“路人甲”的身份。

任你在外滩拉出一个人,十有八九都不知道那栋楼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它所坐落的土地叫虹口区

出了外滩一过了外白渡桥,就已经到了虹口区的地界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虹口和长宁的存在感如此之低呢?除了上世纪末规划出的上海城市副中心:徐家汇(徐汇)、静安寺(静安)、真如(普陀)、五角场(杨浦),已经被合并的闸北、南市、卢湾不列入统计范围,现在就只剩下虹口、长宁这两个区没有明确的,且足以闻名全国的宣传点了。

另外一个情况可能也有不少人遇到,那就是虹口与长宁的虹桥都带有彩虹的“虹”字,致使人们经常将这两个区搞混。

单听这两个带“虹”字的地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虹桥定是源自于一座像彩虹一样弯曲的拱桥,那么这个虹口的“虹”,指的又是哪里呢?

问了当地的老人才知道,虹口的虹原本是洪水的洪。

记得我在第202集中讲到:上海的虬江在水患治理后逐渐消失并向南改道成了吴淞江,这么大一条河流的消亡必定会留下诸多的痕迹。

在这两条河流之间形成了无数条南北向的小河流,它们在明清时期被称作“沙洪”。单下海浦的西边就有“沙洪”、“穿洪”、“北沙洪”等诸多河流,尤其以这三条带“洪”字的河流最大。

所以它们汇流之后,流入黄浦江的出口也被称为“洪口”。后来上海进入了工业化 社会 ,厂房又喜欢建在河边,无穷无尽的污水和废料致使河道逐渐地萎缩、淤塞甚至断流,以至于很多沙洪都被填平了。

放眼现在的虹口区,最主要的河流仅剩下两条,一条是俞泾浦,一条是沙泾港

昔日带洪字的河流早已物是人非,唯留下出口的这一小段“虹口港”以证明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有着来头。

那么为什么要将“洪”改成“虹”呢?一说是为了避朱元璋年号“洪武”的讳,还有一说是相比洪水的“洪”,彩虹的“虹”字更能讨得口彩,所以民众自发将其书写成“虹”字,后来就逐渐变成了一个正式的地名来使用。

在上海开埠之前,虹口沿江一带为徐家滩,是渔民们晒网停泊的场所。开埠之后,美商在附近筑船坞、仓库、码头、渐成道路。

1856年10月,第一座跨苏州河的木桥—威尔斯桥建成,俗称“外摆渡桥”,将十里洋场与虹口连接在了一起。

1878年,工部局在外摆渡桥的西边,如今四川路桥的位置又建了一座宽12英尺的木桥,因其所处位置,得名“里摆渡桥”。

在上海方言中,“摆”与“白”、“坝”的读音接近,于是也渐渐地讹为外白渡桥。威尔斯桥属商业性质,过桥的收费标准为每人5文,车辆加倍,同时还发放过过桥的月票和年票。

由于往返苏河两岸的人相当多,威尔斯公司就桥收费这一项都赚了不少钱。十几年后,唯利是图的威尔斯公司不愿意拿出盈利对残破不堪的桥进行大修。

1875年,工部局一方面加固桥梁,限制通行,另一方面在原桥的边上另建了一座桥。因新桥坐落在外滩花园一侧,就被叫作“花园桥”,但上海人仍旧叫它“外白渡桥”。

关于有些自媒体疯传“白”是过桥不收费,吃白食啥的,只是个与史实不符的故事而已。

现在我们看到的铁质外白渡桥,实为1907年为从杨树浦到南京路通行的有轨电车而专门搭设的上海第一座钢桥,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外白渡桥虹口一侧的上海大厦虽然已经落成了90年,可它的名气依然是一旁的白玉兰所不能比拟的。

它之前的名字叫百老汇大厦,为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结构公寓大楼。之所以称其为百老汇,其实是与一旁的道路有关。

1864年,桥北堍出现了一条名为“虹口路”的马路,美租界的侨民思乡心切,繁荣的景象使他们想起了纽约著名的“百老汇”,遂于1877年将该路改名为百老汇路。

之后,百老汇路不断延伸,跨过了虹口港桥,桥东侧的马路称为东百老汇路。位于黄浦北岸的百老汇路是当时上海的远洋航运中心,在其周边逐渐汇集起大量为外轮服务的五金配件店,还有鳞次栉比的酒吧与美元兑换店。

位于入口处的百老汇大厦则为这些来华外国人的旅馆兼公寓,沦陷时期则由日本人经营,成为日本军、政、外交人员和汉奸的住所。

1943年,百老汇路于汪伪时期改名为大名路,1951年,百老汇大厦也被时任上海的陈毅命名为“上海大厦”。

美国百老汇街的西段生活着大量的华裔移民,东段则为犹太人的聚居地,而上海的百老汇路则有着相似的 历史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席卷欧洲的战争致使多国都取了严格的移民限制措施,大批从纳粹屠刀下逃生的欧洲犹太人不得不远涉重洋来到上海,因为当时的上海租界是二战世界中唯一的一个持任何官方文件都能入境的地方,致使抵达上海的犹太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

可是好景没几年,日本的入侵又使这里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一些犹太人获得了去美国的签证,或是辗转到了其他国家。

而留在上海的一万八千人则只能在收容所里残喘,400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只能勉强用床单充当隔断,靠着微薄的救济款度日。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救助委员会还安排难民们接受生活技能培训。

1941年12与8日,日军全面占领上海,公共租界的孤岛沦陷。日军不仅扣押救济款,冻结海外银行账户,甚至还流传着日军想要模仿德国纳粹对付他们的传言,恐怖的阴影再次将这里笼罩。

直至1945年之后,这里的大多数犹太人才得以幸存。现在的这里为“提篮桥 历史 文化风貌区”,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 历史 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