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车与德国车哪个好?

2.第一次去德国自驾游,在加油站有什么注意事项?

3.德国何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4.中国油价受什么因素影响

5.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交通最发达

法国车与德国车哪个好?

德国现在油价多少-德国现在油价多少钱

同等价位的车相对而言,德国的车要性价比高。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同为西欧大陆国家,德国的汽车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量要远远超过法国的汽车,在欧洲,德国汽车差不多占据了西欧的70%的市场,电子电路方面的设计也是德国好些。最少设计上能让人接受。

法国车优点:外形比较张扬、浪漫,底盘调校功力十足,操控性好、法国车内部的储物箱是最多的,在外形设计上,法国车讲求大幅度的倾斜线条,这使法国车生动活泼,使用者充分享受到法国车小车身、大(乘员)空间的好处。

法国车缺点:音响升级很难,这和喇叭生根于中层塑料中板上,和主机信息高度集成于行车电脑上有关。法系车的维修率相对较高。变速箱挂档的手感稍差。

德国车的优点:车身内部坚持精细方法,偷工减料很少,做工内外一致。质量有保证,安全措施好、可靠,做工精细,车比较讲究沉稳、内敛的风格,在工艺方面肯下工夫,车身比较结实,安全性不错。

德国车的缺点:德国车比较难看专为中国设计车型不多,售价偏高,养护费用高 ,产能不足,需候车或加价,德系车烧机油,油耗比较大。

第一次去德国自驾游,在加油站有什么注意事项?

德国的加油站加油需要自己动手:把车停好,自己根据需要的汽油标号取枪开油箱加油,加好油后计价器上会显示加了多少钱、加了几升油以及油价,去往加油站旁的小超市告知加油机号后缴费。

在德国,汽油种类分为Super Plus(即98号汽油),Super(即95号汽油),部分加油站还提供Super-E10(一种95号的环保型汽油),柴油称为Diesel。从租车公司提车时,请务必弄清车辆所加油的种类,这个一般会写在油箱的小门上,如果没有,也可以在汽车使用手册和租车合同等相关信息中寻找。

德国何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849亿美元,次于美国、苏联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平均每人占有11,108美元,亦在世界前列。外贸出口额常居世界第一、二位,而黄金及外汇储备则为各国之冠。战后经过短时期恢复,很快进入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名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五十年代为8%,六十年代是4.7%,七十年为2.9%;1950~80年平均超过5%,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西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质技术基础较雄厚。西德占有战前德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大量的熟练劳动力和较强的科技力量。虽然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原有基础好,因此工业生产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另外,战后初期,工资水平较低,军费开支很小,加上美国的援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2)制定了较长期的经济发展方针,进行大量而又长期的投资。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发展计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战后投资也不断增多,投资重点也随各发展时期的重点不同而有计划的转移。

(3)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广泛采用新的技术成就。西德认为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没有搞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科研及发展科技、教育的经费比重较高;同时,尽量引进和广泛使用新的技术成就,促使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4)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战后,进口廉价原料和燃料,出口高价制成品,不仅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获得大量利润。因此,西德很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工业品在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为出口工作。

(5)进行了某些方面的改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发展生产,西德政府及企业主也实行了某些改良主义的措施,如广泛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增加工人工资、福利,工人参与某种程度的企业管理等,对于安定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市场萎缩,本国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等原因,西德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1970~8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降为2.8%。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由美、英、法、苏四国共管,后分裂为东、西德。此时,德国境内民生凋敝,生产停滞,经济完全无法满足国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完全是短缺和管制经济。以1948年6月21日西方占领区的币制改革为标志,德国充分利用了冷战造成的东西方竞争气氛,在马歇尔计划援助等的启动下,凭借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克服了两德分裂带来的产业和地区性结构断裂,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达到并超过了战前水平。

整个1950年代至1966、1967年,德国年均GDP增速达近8%,私人消费活跃,机器和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投资旺盛,出口增长迅猛,近乎充分就业(失业率跌至0.7%),进入了著名的“经济奇迹”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恢复性需求,以及以朝鲜战争订货为标志的外需对德国出口的拉动。

此时,崇尚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加上注重社会公正和平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并影响了政府的施政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后初期属于右翼政党基民盟/社盟的阿登纳和艾哈德政府任内的主导经济口号就是“增长、增长还是增长”。

1966—1967年,德国出现了战后首次生产过剩危机,国民经济出现相对罕见的0.7%的负增长,“经济奇迹之父”艾哈德领导的政府倒台,让位于左、中、右共治的库尔特·基辛格大联合政府,它标志着迄今为止的战后经济恢复性补课和一路高歌猛进、惟有轻微周期涨跌的单边高速经济增长终止。自此,德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需要强调宏观平衡和总体协调的增长阶段。如何防止经济衰退及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大起大落和频繁波动,成为广受关注的议题,相关的调节经济周期和商业行情的景气政策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济政策思想也出现了较为鲜明的转变,出现了在德国战后历史上较鲜见的、以凯恩斯主义为主导的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运行的总体调节政策,代表人物是当时的经济部长卡尔·席勒。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旨的德国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加入了政府总控的凯恩斯主义新元素,政府对宏观经济目标追求也从增长转向了稳定平衡。

其间,马克升值压力成为热议的话题。由于公众、尤其是工商界对马克升值损害德国出口的担忧,基辛格内阁中反对升值的财长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主张,压过了经济部长席勒和央行意见,作出了马克不升值的决定。此举让联合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国内外压力。不久,随着1969年该届政府的下台,联邦政府作出了顺应升值的决定。

随着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显现,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启迪,莱茵模式对社会保障的强调,东西方冷战的竞争压力,要求社会公正、扩大社会福利待遇的改革呼声渐高。1969年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勃兰特及1974年施密特政府先后上台执政。左翼为主政府的执政,推出扩大政府支出、保障社会公正和加强福利保障等经济政策。以雇主、雇员平摊缴费为筹资方式、待遇均等的俾斯麦模式社会保险体制不仅得到恢复,而且空前扩大。一个以强制性社会保险(含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为主体,囊括社会救济、社会津贴等的包罗万象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形成,德国成为社会福利国家。但是,高福利国家的刚性特征其后日益显现,使其财政的可持续性备受挑战,为日后拖累总体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

应对滞胀困扰

1970年代,德国经济遭遇了来自外部的强大冲击,尤其是美元走弱、布雷顿货币体系的崩溃和两次石油危机。德国经济被迫彻底告别高增长和近乎充分就业时代,进入经济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高企的“滞胀”时期。

德国政府放开对马克汇率的管制、实行自由浮动,大量游资的流入使马克升值、通货膨胀压力赫然凸现。增强了谈判地位的劳方在劳资薪酬谈判中提高工资增幅的要求助长了通胀;通胀率从1969年的2.1%骤升至1974年的7%;升值的马克和高企的油价令许多行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加上1971-1973年的“合理化进程”加速了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率上升,达到近100万人,经济增长下降(仅0.1%),德国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为应对通胀,勃兰特政府和央行推出了取消税收优惠、增加燃油税和提高贴现率等举措来压缩政府开支,但无济于事。施密特政府改弦更张,推出复活总体需求的景气促进计划:通过贷款平衡和支持联邦政府扩大投资,补贴私人投资,专门制定促进建筑业、交通、环保能源的投资计划,改革所得税体系,降低中低阶层税收,提高育儿津贴等福利补贴;其经济政策徘徊于凯恩斯主义(扩大政府需求)和供给指向型(减税以活跃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同时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希望借助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合作来减弱布雷顿体系崩溃的冲击、稳定汇率和构建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

但是,由于持续危机造成民众消费欲望低迷,钢铁、汽车、机器制造、建筑等行业结构问题突出,以及发达国家同陷危机造成出口不振,上述措施不但未能解决德国的滞胀和失业,还导致了公共债务的巨增,使得总体调节政策归于失败。

1980年代,经济低速增长和持续攀升的失业(突破2百万人)及公共债务问题困扰着德国,促使1982年上台的右翼科尔政府,重回自由主义和发挥市场力量的老路,优先解决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其经济、社会政策的口号是:“自由、活力和自我承担责任”,强调政府应回归本职任务,从“对国家和社会保障制度过度的要求中退回”,社会和政府只提供急需的社会救助和保障。其通过在社会保障领域开源(增加雇主、雇员缴费率)、节流(降低社保待遇)、实行控制政府支出、不举新债等举措,控制公共债务增长和巩固财政政策初现成效;通过减税以激活企业投资和私人需求,增加企业赢利,拉抬经济增长的目标基本达到,而依此(甚至加上鼓励提前退休)创造就业岗位的举措却收效甚微;货币政策上顶住了美国要求其实施扩张性货币和增长政策的压力,坚持控制通胀、保卫马克对内币值稳定,尤其是拒绝了1987年美国逼迫马克过度升值、从而危及德国出口的无理要求。

破解恶性循环

1990年代,两德统一,全球化冲击、老年化构成了对德国经济、社会甚或莱茵模式的严重挑战,不仅低增长(不到2%)、高失业(最高近400万左右)始终困扰这一阶段的德国社会,且“德国病”综合症异常严重,消费年均增幅仅1.5%,投资多年负增长,财政赤字超过3%,公共债务十年增长1.1倍,令德国从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沦为“大拖斗”。

两德统一对德意志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但短暂的统一景气在1990年代初一闪而过。为实现经济体制转型、重建东部的基础设施和社保体系,包括共同振兴东部工程和统一基金在内,各级政府对东部的转移支付至1990年代中期已逾万亿马克,拖累了西部经济。为筹集资金和遏止通胀,德国政府不得不连续10余次提高主导利率,导致大量游资流入,欧洲货币体中的英镑和里拉等也因此遭受冲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国经济的走弱,主要是由于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结构性原因,和两德统一负担等临时性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度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推高了生产成本,形成了“低增长下高福利——高税收——高负债——高成本——低投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从1970年代初到1990年代末,德国人均福利支出增加了5.3倍多,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后腿;1970、1980年代产业结构中过于保护夕阳产业和对信息产业等研发保守滞后使其缺乏富于增长力的主导引领产业;企业治理体制的缺乏灵活性和以利润为首的激励机制使微观缺乏活力;过度的解雇保护和过高的失业保障待遇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失业率难减。

1998年,面对不断上涨的失业率,束手无策的科尔政府为社民党格哈德·施罗德政府所替代,作为左翼政党的右翼***,施罗德的经济政策主张兼容了左右两方思想:一方面坚持通过减税激发投资和消费者的需求,活跃经济。另一方面,在社保领域,和前任一样提倡个人承担责任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来待遇,不提高社保缴费,转而用生态税来填补缺口和提倡环保,以体现其左翼色彩。

综观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的诸个阶段,尽管问题不少,但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能位列世界前茅,还是成功的。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坚持“有良心的资本主义”,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框架,以市场竞争主导为核心,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激励和微观促进、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和社会适度介入,克服“市场失灵”。尤其是其强调以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适度经济增长和稳定通货和为最优标准的“魔术四边形”目标,追求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干预调节思想;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说明其经济指导思想已经达到了追求诸多纬度和谐的境界。

(作者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德国研究会理事)

中国油价受什么因素影响

1.国际油价。国际油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油价的变化,国内油价的调整机制遵循国际油价。

2.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

3.宏观经济。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将影响国际油价,当经济繁荣时,需求会增加,油价也会上涨。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弱,油价就会下跌。

4.通货膨胀。一旦市场上有充裕的资金,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此时大部分东西的价格都会上涨,油价也不例外。

5.国内原油产量。如果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加,油价就会下跌。目前国内油价较高是因为中国进口依存度较高,一旦发现大油田,有望解决国内原油依赖问题。

6.原油进口渠道受阻。石油进口渠道的收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油价。

7.市场炒作。原油是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因此,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大资金参与其中,短期内资金的炒作可能会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那么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国内税率很高

国内汽油税率很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消费税占26.81%,增值税占14.53%,城建税占2.89%,其余为企业所得税等。所有税收加在一起,汽油税高达48.05%,而汽油的实际成本价只有51.95%。在美国,虽然各州的税收不同,但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2.美元贬值

2008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要6.3元,现在不可能了,买同样的一升汽油需要更多的钱。与此同时,美元一直在贬值,而人民币却在升值,这也是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原因之一。

3.国际油价不等于市场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对后期油价有影响,对当前油价没有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是“三桶油”,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的购买价格比我们便宜得多,所以销售价格更低,汽油的零售价格由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进口环节成本、政府税费等组成。

4.精炼水平低

原油需要提炼,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损耗。国内原油炼制损失很大,国内汽油炼制水平的精炼油率只有60%。因为缺乏先进的炼油技术,如果有先进的技术,100L的原油至少可以得到80L的汽油,而按照目前国内的炼油水平,只能得到60L,所以油价自然高。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交通最发达

德国堪称世界上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高速公路的国家,同时也是酷爱自行车的国家。作为汽车王国,今天我们来看看到底德国的公路交通文化和发达程度在哪?

√机动车在德国

德国的公路分为联邦级、州级、县市级和乡镇级组成,总里程65万公里。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高速车速为100-130公里/小时,国道为70-80公里/小时,市区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一般只允许30公里/小时(一般路边会有限速标示)。只有部分高速公路无车速限制。同时,对某些车辆如载重汽车、大型公共汽车等也规定有最高车速。

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德国人口为80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轿车。德国城市交通的三分之二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车解决的,只有三分之一是靠公共交通工具。但近年来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认为更加经济环保。

√为什么德国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德国的高速公路已有80年的历史,目前总长度约13000公里,第一条高速建成于1932年。高速没有收费站,你可以看到高速上有人骑着摩托车,它也是世界唯一一个高速部分路段不限速的国家,为什么德国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原因一:车辆性能。德国车辆以本土车为主,在这个汽车王国里,本土生产的无论是高端汽车还是低端汽车,车辆性能和安全系数都在严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还要归功于德国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和众多的汽车媒体,很多权威机构或媒体会公布各个品牌汽车在性能和安全性上的对比。

原因二:路况。德国高速路况极好,倾斜度仅为4%,采取两侧封闭。德国高速的路面厚度在55-58厘米之间,还有向两侧2.5度倾斜的防雨水设计,这些都增加了高速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为有研究表明,雨水对高速的破坏远比时速200公里的汽车对高速的破坏要大的多。

原因三:车检。德国的车检新车一办是在使用后第3年开始年检,之后为每两年一次车检,车检机构也非政府所有,而是由企业担任(因为车检为盈利机构),车主可根据自己的车辆品牌、车辆状况、车辆性能选择不同企业进行车检,车辆检验不仅对行车安全进行检验,还要对污染程度进行检验,检验费用一般在100欧以下。

原因四:完善的法规。完善的法规可以减少行车事故,增强行车安全性。在德国考驾照十分严格,不仅有分为理论考试和路考,还有驾照试用期,并不是考试通过后就意味着拿到了正式驾照。在德国法律规定开车每2小时需要休息10-15分钟,每4小时需要休息半小时以上;在高速路段,除了休息区,高速上禁止无故停车在应急车道;到了冬天车辆必须更换冬季轮胎,否则将受到处罚。

原因五:司机守规矩。大车走大车道,小车走小车道,变道一定打转向灯,还要扭头查看角是否有车辆,所有超车全部从左侧超车,如有人要超车,车主会主动打转向灯并入右侧让出超车道。很少有人会行驶在应急车道。遇到前方事故或突然减速,所有车辆自觉打开双闪灯提示后来车辆。

原因六:完善的道路管理。技术方面,包括:监视器、电子显示屏、中心服务器、路面的感应线圈、电视摄像头及基建等,整个处理中心有交通部门和警察部门共同协助管理。人员方面,会有高速便衣警察进行路面巡逻有安全隐患或不按规矩行车的车辆,也有路面修护人员进行行车巡视,查看道路安全性。

原因七:处理事故速度。在德国,有36个直升机救援极低,能在15分钟内到底全德任意一个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此外有高速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很多奔驰宝马应急车辆是经过改装的,且不会安装限速解调器,还有宝马应急摩托K-1200GT,时速最高240公里,0-100加速为3.7秒。80%的事故车辆能在现场直接修理完毕。

原因八:高速无广告。在德国高速两旁是几乎看不到任何商业广告牌,因为这很有可能引起驾驶员分心。所有两旁除了交通标志和绿地外,最多的就是警示牌,比如禁止酒后驾车,系好安全带,控制行车速度等。

原因九:道路广播:完善的电子系统可实时监控道路状况,并通过广播提前通知提醒行车车主,哪里有事故,哪里车辆拥堵,哪里有道路维修等,需慢行或绕行。

√在德国的驾照

在德国考驾照十分严格,分为理论考试和驾车考试,一般在1500欧到2000欧不等,顺利的在3个月内完成,也有超过1年的。最多一人能考5次,如果3次不过需检查智商。有半年的试用期,合格后可换成终身驾照,无需检验,但2013年新规定驾照需15年更换一次。

通常新手要先学习理论知识,包括交通标志,行车规矩,比如遇到斑马线必须停下,遇到行人必须避让等。此外还要学习急救知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救助他人。理论考试满分100,90分通过,1小时答题。

之后就是驾驶学习,直接上路学习,用的是专门的驾校车辆,教练会在副驾驶进行指导,车内一般都会有额外的制动系统以便教练在紧急状况下使用。除了启动、停车、倒车练习和基本行车练习外,另有12次特殊上路练习,每次45分钟,5次乡间小路,4次高速,3次夜行。驾驶考试约45分钟,包括启动前和停车后车内的一系列动作,如系安全带、观察倒车镜等,然后就是车市行车,高速行车和居民区内行车等。顺利通过后,教练会当场颁发驾照。

2014年5月1日起将执行新的处罚政策和积分体系,驾照总分改为8分制,被扣1-3分的将被登记记录,4-5分的将警告并自愿参加补习课程,如果参加课程后可少扣1分,6-7分的会被严重警告并自愿参加补习班,不会因为参加补习班而减少扣分,8分直接吊销驾照。

新的交规处罚力度更加严格:开车打手机60欧扣1分;冬天不使用冬季轮胎60欧扣1分;儿童不系安全带或不使用安全座椅60欧扣1分;闯红灯(红灯亮后1秒)200欧扣2分;违反先行权70欧扣1分;危险超车100欧扣1分;酒驾(含量超千分之五)500欧扣1分;转弯不回头看行人或骑自行车者70欧扣1分;另外在市区或郊区等超速也将收到不同程度的罚款和扣分。另外除了罚款和扣分处罚外,部分违规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禁驾(从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

交通犯罪将直接吊销驾照。一般两年内无再次扣分会消除记录,交通犯罪行为记分5年后自动消除。但在德国21岁以上是可以部分酒后驾驶的,只要血液酒精浓度低于千分之五,相当于一瓶啤酒。很多饭店会提醒客人请勿酒驾。

新交规除了扣分外,罚金也提升了标准,比如从行车打电话罚款40欧提升到了60欧,冬天不换冬季胎也从40欧罚款上涨到了60欧,占用紧急车道从50欧变为65欧。此外有些超速或闯红灯还会被禁止开车一段时间。

想用中国驾照在德国驾驶或租车,需公证并在当地相关部门再次认证。在第一次入境半年内有效,超过半年需考德国驾照。通常车行只愿意租车给拥有2年以上驾照的驾驶员。

√在德国停车

在德国停车,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收费的,可根据路边的标示来区分,大多数道路两旁设有停车带均可免费停车,有些地段是只允许短时间停靠,大多数公共停车场位于室内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平均一小时的停车费用最贵的城市是在Saarbrücken,每小时2.21欧,最便宜的在Oberhausen,每小时0.08欧。

德国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情况,分时间和地段,规划了有限时和不限时停车带、收费和免费停车区等形式不一的停车带。很多收费停车场在晚7点到次日8点或周末也可免费停车。

在很多公共停车场都设有控制系统、引导系统、缴费系统、立体式设计等,可以通过技术支持,计算车辆进出数量,指示空余车位位置,建议车辆停泊时间、节约停车平面空间等,来满足停车智能管理。

停车时需注意几点,一不可停靠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二不可占用应急车道、出口或入口处。

√在德国加油

在德国主要分为汽油和柴油,德国很多车辆均有柴油发动机,柴油相比汽油价格略为便宜,每个加油站的油价也略有不同,甚至每天每个时段的价格都有所不同,有德国人说一般晚上7点左右油价是一天中最便宜的。

加油站多为民企,主要有Shell、Aral、Total、Jet、Orlen、Esso等,油种类可分为汽油为Super Plus(即98号汽油),Super(即95号汽油),部分加油站还提供Super-E10(一种95号的环保型汽油),还有柴油等,一般价格约在1.4欧每升到1.7欧每升不等(含税)。

大多数加油站为自主加油,只需选择自己所需加油种类,然后自行加油,当加完后,自己去收银台告诉工作人员油箱号,加了多少油就行了。

√在德国洗车

在德国洗车并不用太频繁,即便遇到雨天,车身一般很少会有大量泥沙,但如果想要洗车,一般加油站都会设有自动洗车的地方,也可去专门的洗车行,价格约在10欧到20欧不等。如果想要清洗车辆内部,通常使用洗车行的吸尘器自行清理。所以很多人为了省钱,会在自家院内自己清洗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