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榈油、棕榈仁油的密度、温度曲线谁能提供一下?尤其是凝固后的。我急需知道这两种油凝固后体积的变化情

2.棕榈油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3.谁知道一些不好的食品配料的名称,有什么坏处,能不能告诉我,我只知道像棕榈油是不好的,吃它等吃塑料。

棕榈油、棕榈仁油的密度、温度曲线谁能提供一下?尤其是凝固后的。我急需知道这两种油凝固后体积的变化情

深圳氯代棕榈油价格表_氯代棕榈油甲酯增塑剂

棕榈仁油 Palm kernel oil 白色或淡**油状液体,有果味的香气。不溶于水,溶于醚、氯仿、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棕榈仁油的组分与椰子油非常相似,使用时常可互换。相对密度(d1515)为0.925~0.935,脂肪酸凝固点20~28℃,皂化值244~255,碘值14~22。

用途: 可用作涂层剂、乳化剂、成型助剂和组织改进剂。也可用于制造肥皂、硬化油、脂肪酸、甘油、脂肪醇、脂肪胺和表面活性剂。精炼后还可用于制备代可可脂和人造奶油等。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的水解使得棕榈油的品质不够稳定,需要采取在储罐中充填氮气等方法来保证其质量。

相对密度(40℃/20℃水)

0.9170-0.9440

折光指数(40℃)

1.4560-0.4590

凝固点(℃)

27-30

碘值(gI2/100g)

52-58

皂化值(mgKOH/g)

196-210

总脂肪酸含量(%)

94.2-98.7

棕榈油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好处: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

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坏处:与传统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相比,棕榈油饱和脂肪酸较高,不饱和脂肪酸较低,不是理想的健康油脂。在一些试验中,棕榈油确实展示了“调节血脂”的作用。但是,跟其他植物油相比,它并没有优势。很多研究还显示,棕榈油对心血管指标有不利影响。

扩展资料:

研究表明,3-氯丙醇酯在油脂加工原料和未精炼的植物油中含量极低,而植物油精炼后含量显著增加,其含量水平与毛油的原料种类有关。

相比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以果肉为原料的植物油如棕榈油更容易产生3-氯丙醇酯。优化生产工艺可以降低和控制植物油精炼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产生。因此,专家建议:

1、加强分析研究,为这两种物质是否需要制定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针对不同油脂原料特点,比如有些油适合冷榨,有些适合热加工,建立不同的加工方式。适度加工,减少有害物质的形成,避免各种风险因子的过量形成。

3、消费者日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食物多样化,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指导摄入量食用植物油,避免过量摄入。

百度百科-棕榈油

人民网-棕榈油调血脂,没优势

人民网-棕榈油能不能吃?食药监局给出权威解析

谁知道一些不好的食品配料的名称,有什么坏处,能不能告诉我,我只知道像棕榈油是不好的,吃它等吃塑料。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我国目前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调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拮抗剂、增味剂、保鲜剂、酶制剂、被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及其它等类。如果按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防腐剂——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苯甲酸钠、二氧化硫、丙酸钙、丙酸钠、尼泊尔金乙酯、尼泊尔金丙酯、对羟基苯、脱氢醋酸等抗氧化剂:BHA、BHT、没食子酸、异抗坏血酸等,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发色剂——硝酸钠、亚硝酸钠

漂白剂——亚硫酸钠、硫磺、焦亚硫酸钠等

品质改良剂——磷酸三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等

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斯潘60、田青胶等

着色剂——亮蓝、苋菜红、柠檬黄、姜黄、甜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玫瑰茄红、胡萝卜素、栀子黄、酱色等

增稠剂——琼脂、食用明胶、果胶、阿拉伯胶等

甜味剂——糖精钠、甜叶糖菊甙、甜蜜素等,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醋酸等,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凝固剂——硫酸钙、氯化钙、盐卤等

疏松剂——碳酸氢钠、钾明矾、磷酸氢钙等,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日常生活中,从调味品中的酱油、果酱,到各类糕点、饮料,及各种加工食物、包装食物中都少不了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有时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之类问题的产生。这些无疑是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

日常生活中,从调味品中的酱油、果酱,到各类糕点、饮料,及各种加工食物、包装食物中都少不了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有时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之类问题的产生。这些无疑是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

防腐剂都是由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绝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癌症的罹患率。

色素并非非法添加物,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造红酒。但不久前爆发的"苏丹红事件",其恶劣的影响使人们对原本名声就不太好的色素更加产生了怀疑。当然,苏丹红其实是一种工业染料,而非可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只要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和标准内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色素。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切记不要被那艳丽的外衣所迷惑。

由于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物的天然成分,少量长期摄入也有可能存在对机体的潜在危害。随着食品毒理学方法的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发现可能存在慢性毒性和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的危害。

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甜蜜素学名“环已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甜蜜素作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在大多数食品中使用,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世界上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甜蜜素作为食品甜味剂。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天然存在于酸果蔓、梅干、肉桂、丁香中,是一种芳香族酸,还可以作为香料添加。未离解酸具有抗菌活性,在PH值2.5-4.0范围内,呈最佳活性。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绝对安全使用,世界各国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GB2760-2007中规定苯甲酸在蜜饯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g/kg。

糖精,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至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非常有害。

安赛蜜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品,类似于糖精,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27克。增加食品甜味的,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推荐日均摄入量(ADI)为0-15mg/kg。1988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食品中使用安赛蜜,规定日摄入量(ADI)为0-15mg/kg

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该注意:仔细查看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食品添加剂;同时尽量要到大型超市购物。

我呢是学食品专业的,后来实习就去食品厂,回来后跟同学交流,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做什么就不吃什么。可能这么说有些夸张,恩,我本人特别爱吃饼干,虽然知道是垃圾食品,但还是拒绝不了,它含有糖、油脂、疏松剂、乳化剂、香精等,有时我吃多了(其实也就十几片),觉得喉咙有些发哑,嘴巴都是那种不知名调料的味道,可以想象到胃里是怎么样的,吃多了肯定对胃黏膜有害,人就是这样,嘴巴管不牢,所以虽然知道不好,还是吃了,尽量少吃就行,不然什么都控制住人活着也太累了,呵呵,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