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大跌6%,美三大股指跳水,鲍威尔和耶伦听证会说了什么?

2.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九连涨创纪录,此次调价涨幅多少?

3.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4.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5.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6.本周外盘丨美新刺激法案谈判继续,网易腾讯音乐发布财报

7.国际油价为何下跌?

8.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录

9.乌戈·查韦斯的国内政策

国际油价大跌6%,美三大股指跳水,鲍威尔和耶伦听证会说了什么?

美国限油价法案解读_美国限油价法案解读

欧洲股市涨跌互现,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0%,报6699.19点;法国CAC40指数跌0.39%,报5945.30点;德国DAX指数涨0.03%,报14662.02点。

COMEX 4月黄金期货收跌约0.8%,报1725.10美元/盎司,创3月8日以来最大收盘跌幅,并创3月12日以来收盘新低。

耶伦、鲍威尔听证会

当地时间3月23日,耶伦和鲍威尔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新冠疫情援助、救济以及经济安全法案作证并回答提问。

鲍威尔称,美联储在疫情中采取的财政措施被证明真实有效,在美国经济达到全面复苏之前会继续坚持货币宽松政策。

此外, 鲍威尔淡化了对通胀的担忧,他表示,预期随着疫情消退,消费增加,今年晚些时候通胀会随之提升,但基于需求提升和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通胀幅度不会太大,时间也不会长久。 他同时表示,美联储有足够的工具应对通胀。他还说,目前部分资产价格“稍高”,但整体融资风险适中,银行的资本也充足。

耶伦在讲话中着重强调美国经济已经取得的成果,指出财政援助直接对民众起到增收效果。

耶伦在问答环节称,美国经济仍然处在阵痛期,真实的失业率可能高于9%,这意味着经济还需更多帮助。拜登“可能会建议”投资基建、防范气候风险、劳动力、制造,以提高美国经济的生产力。

此外,耶伦表示,预计将调整税收政策,有助于为经济复苏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问答环节,耶伦和鲍威尔都提到了加密货币问题。耶伦称,需警惕数字货币被用于非法融资。鲍威尔称,完全私有化的数字美元系统并不可靠。

周二,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提到美联储拟将气候变化纳入华尔街监管的重要部分。她表示,金融稳定气候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Climate Committee)将“负责制定和实施一项评估和应对气候相关金融稳定风险的计划。美联储正投资于研究和建模工作,以衡量气候事件对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潜在威胁。她承认这项工作可能颇具挑战。

“气候变化可以被视为来自金融系统之外,对金融稳定构成冲击的因素,例如新冠疫情,这些都很难准确预测。”

油价暴跌

昨夜国际油价创2月上旬以来盘中新低。WTI 5月原油期货在欧股盘中跌破60美元/桶,最终,收跌6.17%,报57.76美元/桶,创2月5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低,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收跌5.92%,报60.79美元/桶,创2月8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低。这是原油期货继上周四大跌之后再度大跌,上周四美油跌超7.1%,布油跌近7%。

本周油价主要受欧洲一些国家第三波疫情的封锁措施拖累,需求快速复苏的前景不明朗。

德国商业银行的分析师称,欧洲大陆正在收紧新冠抗疫措施,从而进一步限制了人员的流动性,可能对石油需求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现行的封锁措施将延长至4月18日,并且在4月1日至5日的传统假日期间,实行更为严格的“长假封锁”。在此期间,德国的商店和相关社交场所将全部关闭,同时严格禁止在公共场所的任何聚会活动。

同样宣布延长封禁的还有荷兰。 荷兰看守内阁首相吕特23日宣布,鉴于新冠确诊病例数和入院人数持续增加,该国将延长当前执行的封禁措施至4月20日。 荷兰公共卫生部门当天早些发布的数据显示,荷兰在3月17日至23日这一周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共计46005例,较此前一周增加16%。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九连涨创纪录,此次调价涨幅多少?

新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于3月18日0时开启。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预计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将再次迎来上调。截至17日,国内参考原油变化率为4.58%,对应汽、柴油零售限价上调230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价格上涨0.18元/升,0号柴油价格上调0.2元/升。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2021年已经迎来四连涨,国内油价连续第八次价格上调。根据最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测算,预计3月18日0时起的这一次调价,每吨柴油价格、汽油价格调整涨幅超过200元,相当于平均每升汽油价格上调0.16元到0.20元,每升0号柴油价格上调大约0.17元。

扩展资料

沙特继续额外减产国际油价走高

本计价周期内,欧佩克及其产油国盟友维持减产规模的利好持续,加之沙特继续额外减产决定,以及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原油供应面一度偏紧,国际油价也强势上涨。后期,美国拜登政府签署1.9万亿美元经济纾困法案,市场预期燃料需求回升,增强了原油市场推涨的信心,国际油价在震荡中继续走高。

3月,全球新冠疫情逐步缓和及疫苗的加速推进,叠加经济刺激政策持续推出,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及通胀预期升温;沙特2-3月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寒潮天气造成美国原油供应短暂中断,供应趋紧支撑油市;而随着寒潮天气逐渐消退,美国德州原油供应逐步恢复,市场聚焦OPEC+产量政策,目前沙特大概率将自4月起停止额外减产100万桶/日的措施,OPEC+若采取相对保守的增产策略,则短期油市供应维持偏紧格局。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政府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97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叶一叶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德州能源巨头和商宠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报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 时间后,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德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份的油田开采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克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六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政府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政府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他们不可能舍弃德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导致布什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德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政府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受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政府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份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60美元下方几乎没做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政府没有忘记在接下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政府方面再次如法炮治,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讯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张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六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为何能为所欲为?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透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场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度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交易所(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大宗的合约交易正在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那些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谎言的破灭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要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在一直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师析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一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沽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能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油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份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了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上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简单来说就出石油出口国降低产量,拉升了价格,就“危机”了。

1973-1974年,在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石油减产、禁运、提价、在国际石油公司中增加参股权和对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在西方世界造成极大恐慌,引发了西方国家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欧佩克组织点燃引线,将西方国家自己埋放的炸弹全部引爆。为支援埃及和叙利亚发起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不少欧佩克组织成员对欧美国家实施了石油减产和禁运。由此引发的能源价格上涨,对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造成迅速而有力的冲击。

本周外盘丨美新刺激法案谈判继续,网易腾讯音乐发布财报

上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美国白宫与国会众议院新一轮财政刺激谈判陷入僵局,国际金价突破2000美元关口,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好于预期。美股集体走高,道指周涨3.8%,纳指周涨2.4%,标普500指数周涨2.5%。欧洲三大股指表现不俗,英国富时100指数周涨2.3%,德国DAX30指数周涨2.9%,法国CAC40指数周涨2.2%。

虽然上周公布的美国7月新增176.3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10.2%,均好于市场预期,5月和6月的就业相关数据也小幅上修,但受到疫情反扑影响,美国上月就业市场热度有所降温。而每周600美元紧急失业救济金7月底已经到期,让不少美国人收入遭遇打击。上周五,美国政府与国会众议院有关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谈判再次破裂,美国财长姆努钦称,对话没有获得任何进展。周六(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涉及继续提供每周400美元失业金补助,将学生贷款推迟到年底,并延长了(租户)驱逐保护时限。美媒预计,特朗普的命令将很快面临法律挑战,因为继续执行这些计划将需要国会控制的联邦资金。

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首席策略师沙阿(Seema Shah)表示,7月非农就业报告令市场惊喜,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并警告政府与国会众议院的谈判失败,可能会耗尽近几个月来经济复苏的试探性力量。

财报季进入中后期,本周将公布业绩的企业包括思科、应用材料、万豪酒店、Lyft、巴里克黄金、皇家加勒比等;中概股方面,网易和腾讯音乐也将披露财报。

原油和黄金

国际油价上周创五个多月以来新高,欧佩克减产及美国原油库存下滑给投资者带来信心,但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是潜在利空点。WTI原油近月合约收报41.22美元/桶,周涨2.4%,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收报44.40美元/桶,周涨2%。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737.3万桶,至5.186亿桶,市场预期减少310万桶,成品油库存持续回升,汽油需求维持在860万桶/日,较去年同期下滑10%,全美上周原油产量环比减少10万桶,至1100万桶/日,创近七周新低。

国际金价上周五结束了连续上涨的势头,非农就业报告提振了美元,但疫情等因素依然让金价连续第九周上涨,刷新近10年最长上涨纪录,并顺利站上2000美元/盎司大关,当周累计上涨2.6%。

美国新一轮经济援助法案“难产”,一度打压金价。ED&F Man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梅尔(Edward Meir)表示,一旦美国国会就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美元就会看跌,市场将获得更多宽松的资金,黄金依然有望走强,今年年底金价可能在2200-2300美元之间。

欧洲将公布二季度成绩单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因放松封锁措施后需求反弹,欧元区制造业自2019年年初以来首次扩张。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终值从6月的47.4上升至51.8,超过市场预期的51.1,两年多来首次站上荣枯线。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欧元区制造业PMI第三季度迎来开门红,生产增速创逾两年来最快,强烈预示8月应该产出会进一步增长。前瞻性指标总体上也更加积极,但就业分项指数表现落后,决策者担心制造业可能再次裁员,而劳动力市场是决定经济复苏的关键。

目前欧洲依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防控措施推行下,后续冲击规模较之前有所减轻。作为经济发动机,德国6月工厂订单环比增长27.9%,增幅远高于预期的10.4%,创下 历史 新高,显示德国经济正在复苏。

英国本周也将公布二季度GDP数据,目前英国央行预测将萎缩21%,降幅远超过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未来将面临不少困难,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行动。英国不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将是下行风险倾斜的一部分,但新冠肺炎疫情是目前英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英国央行上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英国央行表示,如果形势恶化,将加快购买英国国债的步伐。预计英国经济在2021年底前将恢复到去年第四季度的规模,但经济增速前景风险仍倾向于下行。

本周看点

国际油价为何下跌?

我们的石油不会耗尽——前提是,高昂的油价促使我们去开发更多的油田。

文 Leonardo Maugeri

有人认为世界上的石油资源正在耗尽,那只是无稽之谈。恰恰相反,我们的石油资源十分充足,而高昂的油价正是促使我们去挖掘地球巨大能源储备的动力。

过去的20年间,由于油价过低,挫伤了人们在那些拥有最大原油储备地区开发新油田的积极性。于是,地球自身的新能源生产力被削弱。最终,我们的储油量连为突发事件提供缓冲空间的安全底线都无法达到。今天,备用石油产量仅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在这种情况下,油价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政治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或者因为谣言和投机行为而上下波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21世纪初期,油价受过度供给的影响,基本上在每桶18至20美元的低位区间波动。在1986年和1998至1999年之间,油价曾一度低于10美元一桶。在这种环境下,石油生产者害怕陷入过度生产的危机,于是在开发新油田的问题上一直止步不前,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限制已开采地区的石油产量。

如上可以推出,高油价驱使开采更多的石油,去勘探更多的石油,最近墨西哥湾又勘探出几十亿的油田,美国政府也正促进大陆架上开采石油的法案。简单来说,供开始大于求,所以价格下跌。紧本人意见。

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录

推荐序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引言走出象牙塔 / / 1

政府管制与民营化 / / 13

■ 管制 / / 15

在自由市场,宗教也兴旺(1996) / / 15

解决过度捕捞的最佳方法,就是针对捕鱼量征税(1995) / / 17

国会,请给电信业松绑(1994) / / 19

残疾人法案将如何削弱企业(1992) / / 21

美国不应该插手国内油价(1990) / / 23

不必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汽车保险(1990) / / 25

事实证明:政府过度干预会扼杀经济增长(1987) / / 27

燃油效率标准:一个过时的观念(1985) / / 29

■ 民营化 / / 32

邮政系统沉疴难治,民营化是唯一的解决良方(1994) / / 32

为什么国营企业应该改为民营企业(1986) / / 34

政府与税收问题 / / 37

■ 政府 / / 39

要遏制腐败,得先精简政府(1995) / / 39

是缩减政府规模的时候了(1995) / / 41

以不当的研究为依据,只会制定出不当的政策(1995) / / 43

别管国会,真正的改革行动在各个州(1995) / / 45

要根除贪腐,就得精简政府(1994) / / 47

政府的支出规模实在不容易控制(1993) / / 49

改革国会:为什么限制任期不能解决问题(1990) / / 51

联邦工资改革的唯一标准:民间工资水平(1989) / / 53

正确看待平衡财政预算的政策(1987) / / 56

与流行观点相反,经济繁荣的确福泽底层(1988) / / 58

实行短期补救措施,未来可能会有麻烦(1986) / / 60

■ 税收 / / 63

实行更扁平的税制就可以留住球队(1996) / / 63

警告:调高香烟税不会增加税收反而会带来不少副作用(1994) / / 65

税收在起作用,只是在起反作用(1990) / / 67

■ 企业 / / 70

不该强迫企业增加支出来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1988) / / 70

慈善成本加大,没有必要为之感到寝食不安(1986) / / 72

应该调高的是酒的税率,而不是饮酒年龄限制(1985) / / 74

■ 法院 / / 77

最高法院的提名审查不应局限于法学修养(1991) / / 77

法官终身制的理念已经过时了(1990) / / 79

法院不应该成为解雇行为的裁判(1989) / / 81

利益集团和政治决策 / / 85

■ 利益集团 / / 87

无家可归的游民“危机”被过分渲染(1994) / / 87

削减养老开支(1994) / / 89

新总统上任,政策不会改变(1993) / / 91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污染问题只是幌子(1993) / / 93

农业补贴等平权行动的效果如何(1992) / / 95

道路破损及警力不足等问题备受冷落,原因何在(1988) / / 98

■ 产业政策 / / 101

给克林顿的备忘:日本的强大,并非源于产业政策(1993) / / 101

美国企业仍具国际竞争力,政府不必过度干预(1993) / / 103

产业政策的迷思(1992) / / 105

不制定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产业政策(1985) / / 108

■ 军费问题 / / 110

让义务兵役制回归历史的故纸堆(1991) / / 110

国防开支没有阻碍美国经济的正常发展(1991) / / 112

为什么义务兵役制只会对军队造成危害(1991) / / 114

股市与衰退 / / 117

你认为日本股市受到操控了吗(1990) / / 118

股价涨跌通常和市场心理有关(1989) / / 120

为什么不可能出现萧条(1987) / / 122

下一次的经济衰退究竟会有多严重(1989) / / 124

国际贸易与国际协议 / / 127

■ 国际贸易 / / 129

放弃货币联盟——加强欧洲各国货币的竞争(1995) / / 129

竞争是独联体国家的必由之路(1992) / / 131

用美元汇率贬值来解决贸易赤字(1988) / / 133

所谓的“公平”贸易,就是为国内厂商谋利(1987) / / 135

对于中国台湾和韩国,应该赞扬,而不是惩罚(1987) / / 137

■ 小国问题 / / 140

国际贸易的扩张推动了小国经济的蓬勃发展(1994) / / 140

民族独立声浪高涨,但全球市场正走向整合(1991) / / 142

小国也能发展得不错(1990) / / 144

■ 环境问题 / / 147

以市场经济制度来解决人口增长的难题(1994) / / 147

处理全球变暖的问题需要冷静的头脑(1992) / / 149

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总是不攻自破(1996) / / 151

反垄断与卡特尔 / / 155

棒球联盟: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1994) / / 156

问题不在于CEO的薪酬,而在于把他们撵走(1992) / / 158

如果高校实行价格垄断,就该启用反垄断法(1989) / / 160

是时候废除那些过时的劳动法了(1988) / / 162

反垄断唯一合理的针对对象:串谋(1987) / / 164

全美大学体育协会——披着羊皮的卡特尔(1987) / / 166

低油价依然是一件好事(1986) / / 168

大学生运动员理应得到应得的工资(1992) / / 170

管理者为什么会在乎股东的利益(1985) / / 173

人力资本与学校教育 / / 175

■ 人力资本投资 / / 176

收入差距未必是坏事(1995) / / 176

第三世界要提高经济实力,更应关注基础教育(1994) / / 178

克林顿的助学贷款计划应该得“不及格”(1993) / / 180

有关人力资本的辩论:布什胜出(1992) / / 182

高中辍学者,应该接受完整的职业训练(1989) / / 184

为什么美国不能像亚洲国家那样重视教育(1988) / / 186

为什么候选人在大学成本问题上不得要领呢(1988) / / 188

用免税债券来解决学费问题是错误的(1988) / / 190

上大学难道不是一项明智的投资吗(1986) / / 193

■ 教育券与学校之间的竞争 / / 195

教育经费改革:不要放弃教育券(1993) / / 195

教育券:一张摆脱贫困区的通行证(1992) / / 197

公共资金用于宗教学校,无可厚非(1991) / / 199

竞争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良药(1989) / / 201

让所有家长在择校问题上有话语权(1986) / / 203

劳动力市场和移民问题 / / 207

■ 劳动力市场 / / 209

道理很简单: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1995) / / 209

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惨痛经验,美国应引以为戒(1993) / / 211

让家庭购买医疗健康保险(1993) / / 213

长期失业者需要得到长期救助(1991) / / 215

员工持股制度不能做到一劳永逸(1989) / / 217

劳动力市场也应该推动自由化政策(1986) / / 220

■ 移民问题 / / 223

加利福尼亚187法案不错,但联邦移民法应该修改(1995) / / 223

非法移民潮:如何扭转(1993) / / 225

是野蛮人登门,还是经济的福音(1991) / / 227

为技术新移民大开方便之门(1990) / / 229

香港顶尖人才:为我所用(1988) / / 231

为什么不让移民为快速入境付款(1987) / / 233

真正的移民改革错过了一次良机(1986) / / 235

家庭问题 / / 239

■ 家庭行为 / / 241

为什么人们应该减少对政府补助的依赖(1995) / / 241

让逃避责任的父亲承担起子女抚养义务(1994) / / 243

挑错“无过错离婚”(1992) / / 245

孩子的幸福应该是改革福利制度的出发点(1992) / / 247

儿童抚养理当加大投入,但要理性为之(1989) / / 250

通过婚姻契约来降低离婚率(1985) / / 252

■ 老年问题 / / 255

如何保证社会保障的未来(1993) / / 255

老年劳动力就业困难,原因何在(1990) / / 257

只有贫困老人才有资格领取社会保障金(1989) / / 259

破坏老年人就业市场的罪魁祸首(1986) / / 261

歧视问题 / / 265

■ 对黑人的歧视 / / 266

平权行动计划应该取消(1995) / / 266

证据对银行不利,但并不能证明银行有歧视(1993) / / 268

改善生产率是最佳的平权行动计划(1987) / / 270

南非在黑人经济斗争中的重要角色(1986) / / 272

美国黑人终究会有更多的机会实现“美国梦”(1986) / / 274

■ 女性问题 / / 277

家务劳动: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1995) / / 277

市场供求法则能真正保障职业女性的权益(1991) / / 279

市场如何对女性实行平权行动(1985) / / 281

犯罪和上瘾问题 / / 285

■ 犯罪问题 / / 287

加重惩罚,是震慑持枪犯罪者的最佳方法(1994) / / 287

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才能打击犯罪(1993) / / 289

根据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来惩罚企业犯罪(1989) / / 291

根据实际情况惩罚白领犯罪(1985) / / 294

打击犯罪的经济分析(1985) / / 296

■ 上瘾问题 / / 299

经营应该合法化,但目的不在于增加政府收入(1993) / / 299

提高“道德”税,是对穷人的无耻盘剥(1989) / / 301

越来越多的人同意毒品合法化(1988) / / 303

应该让毒品合法化吗(1987) / / 306

资本主义及其他经济制度 / / 309

■ 资本主义 / / 310

民主是资本主义繁荣的最佳土壤(1991) / / 310

亚当·斯密眼中的世界奇迹(1992) / / 311

■ 经济制度 / / 314

阿根廷转轨,受到世界欢迎(1993) / / 314

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对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伤害(1988) / / 316

■ 转轨乃大势所趋 / / 319

实现转轨的头号法则:行动要快(1995) / / 319

苏联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外国援助(1991) / / 321

苏联的最佳选择是彻底转轨(1990) / / 323

作为榜样,瑞典还不够格(1990) / / 325

为什么团结工会必须在经济改革上发挥重要作用(1989) / / 327

经济学家 / / 329

来自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叫醒电话(1992) / / 331

反垄断的先驱者(1991) / / 333

经济学家为什么不可或缺(1987) / / 335

乌戈·查韦斯的国内政策

查韦斯的国内政策以「玻利瓦尔任务」为根基,玻利瓦尔任务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以彻底改变委内瑞拉的经济和文化情况为目标。

玻利瓦尔任务授权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反贫穷计划,建构数以千计的免费医疗诊所来照顾穷人,和针对委内瑞拉成人文盲的教育计划—据称成果使超过一百万人识字,以及法定的食物和住宅补贴。从1998年至2005年,婴儿必死率已经显著的下降。

查韦斯的支持者称这整起任务是由公民和劳工们所管理监督的,任务也没收了许多被指控为已无人使用的土地和工厂,改授予之前没有土地的穷人和原住民小区。

在2006年3月,小区会议法被批准了,藉由这项法案,小区共同体能够自行组织小区会议,政府会承认这些会议的合法效力,会议也能够取得联邦的资金和土地以用于小区计划。省略了由地区和国家政府管制可能造成的腐败和贪污。

查韦斯第一次当选时的政见便是反贪污和重新分配财富给予穷人,但批评者认为他的政策都是最容易产生贪污和犯罪的部分。他们也指出在警察和军事部队里存在着广泛的贪污现象,并指责查韦斯的政策造成首都卡拉卡斯的谋杀案件比率居高不下。除此之外,批评者指责查韦斯建立的「玻利瓦尔小组」武装部队滥用暴力,并指责查韦斯的公民后备军人政策只是想要胁迫国内的反对派并压制内部的冲突罢了。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认为委内瑞拉仍缺乏一个独立和公正的司法机构],美国国务院则认为委内瑞拉的执政和法律权力过度集中而没有经过任何制衡。同时,批评者认为查韦斯政府不愿意利用私营部分功能的结果导致了公共建设的失败和住房建筑的赤字。

查韦斯在2007年3月30日表示在2007年内建立132个社会主义培训中心。在4月24日下令该国所有企业职工每周至少上4小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查韦斯的批评者认为查韦斯政府的政治举动是强化意识形态。 查韦斯与国内最大的工会联盟—委内瑞拉劳工联盟(Confederación de Trabajadores de Venezuela, CTV)之间一直关系紧张,委内瑞拉劳工联盟长期以来都予反对党民主行动(Acción Democrática)结盟。在2000年12月的地方选举中,查韦斯发起一项公民投票以强制工会内部必须进行由国家监督的选举,这个动作被国际劳工组织强烈谴责,认为这是查韦斯试图干预工会内部的事务。在公民投票通过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被迫进行内部选举,选举结果仍由反查韦斯的***卡洛斯·奥尔特加(Carlos Ortega)获胜而得以继续担任劳工联盟的主席,而拥护查韦斯的候选人则指责这场选举是个大。

由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的反查韦斯立场,查韦斯的支持者另外成立了委内瑞拉国家劳工工会(Unión Nacional de Trabajadores),以彻底取代委内瑞拉劳工联盟为最终目标。几个支持查韦斯的工会都从委内瑞拉劳工联盟里退出,改加入国家劳工工会旗下,国家劳工工会的成员数也不断增长。在2003年,查韦斯改派遣国家劳工工会前往周年性的国际劳工组织会议,将委内瑞拉劳工联盟排除在外。

2005年1月19日,一间名为Venepal的造纸工厂倒闭了,劳工们占据了工厂并重新开始生产以示抗议,但工厂资方扬言要变卖整个工厂的配卖。查韦斯于是下令国有化这间工厂,将信用贷款的尺度延伸至劳工身上,并下令委内瑞拉的教育机构向这间工厂购买更多纸张。这些都是查韦斯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部分。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也成为委内瑞拉发展经济的基础。查韦斯鼓吹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出产量以获取更高油价,使他被冠上「价格骗子」的浑名。在石油输出国组织2006年6月举行的会议上,委内瑞拉是唯一一个希望藉由降低石油出产量以提升油价的成员国。在查韦斯执政下,委内瑞拉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减少了25%的石油出产量,委内瑞拉无法达成现行的石油产出配额。不过,福布斯主张这是因为一些石油产出国出于政治的动机而试图诋毁委内瑞拉的产业。查韦斯试图扩展委内瑞拉的出口市场版图,加强与其它开发中国家的合作开发计划,包括阿根廷、古巴、中国和印度。油价的高涨使委内瑞拉获得了更多进行社会计划的资金,但也造成委内瑞拉经济越来越依赖查韦斯政府和石油产业的支撑,私营部分扮演的角色则逐渐萎缩。

查韦斯将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置于能源和石油部门的管辖之下。查韦斯也藉由提高共同开采委内瑞拉石油所需的开采权费用来增加更多石油收入。查韦斯也试着清盘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Citgo名下的财产。能源和石油部门成功的重组了Citgo的利润结构,使得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的收益大为提升。

在查韦斯的执政下,从1999年至2004年,人均GDP下跌了1-2%,但由于石油价格的飙涨、石油罢工的结束、和石油消耗的大量增长,委内瑞拉的经济状况相当茁壮,GDP成长比率在2004年达到18%、2005年10%。许多经济成长都是直接由最贫穷的人口区块受益,实际收入在2003年至2005之间据报成长了55%之多,不过一些经济学者认为这种成长只要油价下跌便会随之停止。从查韦斯上任到2007年为止,委内瑞拉政府的统计数字指出失业率下降了6.4%而贫穷人口比率则下降了6%。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委内瑞拉的贫穷人口下降了10%,从40%下降至30%。不过,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主张委内瑞拉政府的贫穷报告并没有与其庞大的石油收入作成比例的计算。

委内瑞拉的失业率从2003年20%的最高点—也就是长达2个月的罢工和停工导致全国的石油产业瘫痪时,下降至2006年2月的10%。不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创造的工作机会并非固定性的,一旦油价下跌,公共预算将无法再付出这些工作的薪水,这些人将再度失业。

2007年3月30日实行「集体所有制」,将大型农场收归国有及重新分配闲置土地给穷人。

2007年5月1日,由于委内瑞拉已经提前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30亿美元债务,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退出这两个组织,并要求它们归还原先委内瑞拉缴纳的成员国会费。 查韦斯重新调整了委内瑞拉的外交政策,藉由双边贸易和互惠协议来促进拉丁美洲的社会和经济整合,包括他称之为「石油外交」的策略。查韦斯专注于在各种跨国机构上促进他所计划的拉丁美洲整合,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双边贸易关系也是他政策的主要重点,委内瑞拉向巴西购买的比率逐渐增加、与古巴进行技术专家交换石油的协议、由委内瑞拉自费建立输油管至哥伦比亚以销售便宜的天然气,并以委内瑞拉的石油换取阿根廷的肉品和乳制品。查韦斯称委内瑞拉拥有「一张有力的石油牌以影响地理政治的舞台…」他宣称「就是这一张牌使我们能与强大的美国相抗衡」。除此之外,查韦斯与其它的拉丁美洲国家***紧密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的整合方面,以及在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争取采纳反贪污公约的胜利。查韦斯也极力争取加入并参与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贸易联盟,以扩展南半球的贸易整合计划。

查韦斯在外交政策和反布什的的言论上有时已经达到人身攻击的地步。查韦斯曾经称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为pendejo(「白痴」)。他也对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作出人身攻击,批评她对于拉丁美洲的无知简直是「彻底的文盲」。

在2005年底卡特里娜飓风摧残了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后,查韦斯政府是第一个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的外国政府。但布什政府则拒绝了他的援助。

2008年07月正在俄罗斯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回答记者提时,表示只要俄罗斯有此打算,他们会热烈欢迎俄国部队的到来。因为面对美国时的同仇敌忾以及在能源领域内的合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两大产油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查韦斯在委内瑞拉国内仍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若举行新的大选,查韦斯“钦点”的接班人,即现任副总统马杜罗或将获胜。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曾表示,他认为马杜罗是接管委内瑞拉政府的正确人选,“绝对能胜任。”此前媒体称,若委国国民大会在30天内组织新的大选,查韦斯“钦点”接班人、现任副总统马杜罗或将获胜。